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山东

孟良崮下柔肩担重任——记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公丕娥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0-07-07

   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公丕娥,舍小家顾大家,长期扎根基层,用情服务退役军人,无私奉献社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沂蒙红嫂精神,是新时代沂蒙红嫂精神传承者。

  “服务对象到哪里,我的岗位就在哪里!”
  从1992年临沂农校中专毕业,历经林果站、农机站、工作区、民政办等多个基层岗位,为不同领域的普通群众服务,面对千家万户,始终带着责任和感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扎根基层28年……一路走来,公丕娥始终认为,人能走多远,不在于你穿的什么鞋,而在于你走什么样的路,更在于你抱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公丕娥认识到,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政治任务。“让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满意、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职业”的谆谆嘱托、字字千金,读懂、吃透、坚定……公丕娥深深感到,把党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的政策传递好、把他们的需求心声掌握清、把困难问题解决实等,是自己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的初心和使命,更是作为一名党员的义务和责任。
  “这个站长还是我来干吧!”公丕娥毅然作出了选择。“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尽管镇党委也考虑到她父母公婆年迈多病、丈夫事故伤残的家庭实际困难,首先尊重她自己的选择;尽管知道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是重担子、苦差事,但万事业为重、一任责为先,最终公丕娥还是将选择的砝码放在了服务退役军人上,那一刻起,她用一副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服务保障退役军人的重任。

  “服务对象当作亲人看,镇站当作家来建!”
  在公丕娥看来,“情怀”不仅仅是服务群众的感情基础,也是心在事业人在状态的思想动力,更是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这一光荣事业的不竭源泉。“红色垛庄,曾走出刘晓浦、刘一梦等中国早期革命先驱,见证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是沂蒙革命老区中的老区;战争岁月,垛庄人民毁家纾难、踊跃支前,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和平年代,积极响应号召,先后数千人参军入伍……”一想到正在为这样一个群体服务,公丕娥就感到,什么都能舍得、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付出什么都是值得和愿意的,做服务保障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新岗位奋战16个月,她心里装着最多的是退役军人的各类需求:年事已高的要颐养天年,羸弱多病的要特殊照顾,年富力强的要干事创业,学历较低的要继续深造,生活困难的要得到帮扶……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推心置腹,把退役军人真正当成朋友、亲人、老人一样看待,合法权益得不折不扣维护好,困难问题要尽心竭力解决好。
  首任首责在肩,服务保障平地起楼,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前路可鉴,很多工作需要摸索,公丕娥给自己定下“建成退役军人之家”目标,“理念再更新、业务再强化、服务再精细、感情再深化”思路,并通过工作实践创新总结出一套服务体系建设“四个一”工作心得:把服务站当“家”来建,才能把站建成家。白手起家、平地起楼,她积极向镇党委汇报、争取支持,镇服务站配备了3名专职人员,有了自己的“小团队”。她反复掂量哪些村干部、“兵支书”最合适,择优把本村的退伍兵吸纳进来,专兼职164人的村级服务站队伍建起来,42个行政村、社区全部设立站,建好制度规章,规范窗口标识,服务的氛围、“家”的感觉日渐浓厚。服务体系齐上阵,一村一个明白人。为了培养“行家里手”,能集合的村干部,她就统一组织来镇上培训;特殊情况来不了的,她就开着私家车到村办公室、到干部家里去,到田家地头现场培训,尽快让每名同志熟悉业务,提高技能。工作上不去的,公丕娥就给他们“加餐”吃小灶,自己手把手的教,让干得好的站长去村里现身说法,压担子、教方法,抓两头、促中间,以先进带后进,提升自建全建能力。发挥“红色垛庄”优势, 建立荣誉激励末端服务模式。去年以来,垛庄镇率先开展“光荣单”送达活动,每次优抚待遇打卡后,雷打不动组织镇、村服务站工作人员入户登门送上“光荣单”,单子上待遇的标准金额、联系电话一清二楚,一并把常态走访、政策宣传、需求收集、困难帮扶延伸到末端,累计发放光荣单 5000 余人次,收集困难问题217个,实现送出的是“单子”,退役军人收获的是“荣光”,架起了与服务对象的“连心桥”。优抚对象交口称赞:“以前落实的待遇都是银行打到卡上,现在还有了这个“明白纸”,大家的心里都亮堂了、明白了”。心里有本“活台账”,确保联系不间断。底数清、情况明,工作才有方向、服务才能精准。上任以来,公丕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走家串户上。她坚持一户户的走,生活困难的必到,生病住院的必看,退役军人哪家孩子上学需要协调、危房需要改造等都掌握的细致入微。国家、省、市领导多次到镇调研,公丕娥不看电子记录、不看书面台账,对每名服务对象情况“一口清”,因为都已记在心里。一次,陪同调研组随机到95岁抗战老兵段玉发家走访,公丕娥不用村干部带路,直接把领导领进老人家中。今年3月,省市在蒙阴开展“情满崮乡·建档立卡精准服务”试点,公丕娥主动争取在垛庄先试先行,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又走在了全县头里。

  “只要一心一意,总能千方百计!”
  公丕娥到新岗位后,把岗位职责当做是向服务对象作出的庄严承诺,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不断提升本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整体形象和公信力。
  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想象的更多、更难、更杂,尤其是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困难和化解上访矛盾问题,已经50多岁的女同志,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她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落实。
  心装千家事,化解万般难,紧盯退役军人所需、所难、所急、所盼,一件事没落实到位,就吃不香、睡不好,甚至梦里都着急……红日村退役军人王万里是带病回乡人员,其家属前几年患上精神障碍,家庭生活陷于困难。公丕娥非常关心他家情况,2019年再次帮助他争取救助金1万元,赶着春节前送上门。退役军人刘建华等人反映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未享受,公丕娥经过一个多月走访调查,积极汇报县镇两级帮助解决。当她反馈问题已解决时,刘建华等人说:“没想到我们找了快30年的事情,在公丕娥这里解决了,你们这个服务站真是管事的。”
  公丕娥做信访工作,像春风化雨一样、润物无声、落深落细,不让退役军人因为有政策没落实而纠结、有困难无帮助而忧心,真心实意、千方百计解难化忧。公丕娥甘当来访人员“出气筒”和“解压阀”,面对部分退役军人态度不好、甚至恶语相向,她总是首先考虑到“退役军人在部队流血流汗,为巩固国防、维护稳定奉献了青春年华,作出了突出贡献,回来后对生活有美好的期待,这是人之常情,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各种不易,时刻提醒自己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不管再难,把泪水咽在肚子里,耐着性子笑脸相迎,能够解决的现场解决到位,不合理的也坚持给退役军人一个答复、一种温暖。一件件、一桩桩,让公丕娥成为退役军人心目中可亲可敬、值得相信、想要依靠的公仆。垛庄镇的退役军人,都会依法和理性的反映问题。

  “奉献放大责任,无私提升价值!”
  强化使命担当、责任担当,不仅以敬业为本,而且以奉献为荣,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唱响正气歌,尤其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敢打必胜、毫无惧色、绝不退缩。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每名基层工作人员都进入实战状态,公丕娥更是顾不上家了,尽管她自己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但她知道岗位更需要她。公丕娥先是不声不响地委托同事,向县委组织部缴纳了3000元“特殊党费”,随后又向县慈善总会、村里分别捐了200元和400元。公丕娥的爱心行动,也感化和带动了身边的退役军人全心投入“战疫”。垛庄镇的“兵支书”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退役士兵作为志愿者加入到抗疫一线,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作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的公丕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疫情期间,她每天都给这些“兵支书”打去电话,经常和领导一起到检查站慰问,鼓舞感动着每一名抗疫战士。据不完全统计,全镇219名退役士兵捐款65000元,22名退役士兵捐助物资价值15000元,涌现了一大批感人事迹,展现了新时 代退役军人风采。其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公丕娥一直在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的正能量,早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时,她就主动捐款 1000 元支援灾区。

  “宁可亏欠家庭,不让使命欠账!”
  工作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镇上的同事都知道,公丕娥雷打不动每天早上提前半个小时到岗,每天下午总是自己加上一两个小时的班,午休对她来说“奢侈品”,更谈不上节假日了。自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始终咬牙坚持。县里到镇上暗访,公丕娥几乎都在加班。
  对老人、丈夫、孩子,对自己的那个“小家”,她心里更是一直满含着对家人的亏欠。距离年近八十的父母住所,虽然只有二十多里路,她却常常抽不出空去探望,有时候甚至过生日也赶不过去;公婆都七十多岁了,公公还有脑血栓,农活、家务事都靠不上,基本上是年迈的婆婆操劳;最让她揪心是2004年遭遇车祸、脑颅严重挫裂伤的丈夫,在昏迷3个月经历了6次手术才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但至今反应迟钝、精神抑郁,生活无法自理,只能靠助行器在院子里走几步,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她反复给丈夫做工作,动员他从县城搬到镇上公婆的老家—凤凰峪村居住,相互之间也好有个照料,自己心里也踏实一点;女儿开始很不理解,“咱们这个家需要你,你不要再加班了?”她对女儿解释说,“咱们家需要我,但是退役军人工作更需要我。党培养了我这么多年,我怎么能为了自己的家庭耽误工作呢?”女儿听了以后,再也没有抱怨过。一头是家人,一头是退役军人,有时取舍两难,有时很痛苦,但为退役军人办成事,看到他们脸 上的笑容,一切付出变成了值得!
  “我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在退役军人服务站这个岗位上,不求让人觉得我有多大成就,只需要让他们感觉到我尽了最大努力就足够了。”这就是公丕娥,一个舍“小家”顾“大家”,克服困难、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镇街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的真实写照。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台儿庄区泥沟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时刻牵挂着“最可爱的人”
下一篇:山东省“优秀兵支书”孔爱华:我还是个“兵”,社区居民的“勤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