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山东

印象·退役军人| 攻坚克难兵支书:“我要守护我的家乡”

来源:山东退役军人之家  时间:2021-03-24

     一个依偎着山山水水的普通村庄,质朴无华,宁静安详,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充满了岁月的沧桑。

    雪后的村庄,没有人的踪迹,显得格外安静,远处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这一切,“我要赶在村民出行前把雪清理干净”,这是崖西镇后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徐芳忠在用他的方式守护村庄。
    1983年10月至1996年10月,徐芳忠本着“青年到部队去,大有作为”的思想,从后高村走出来,主动申请到陆军第二十六集团军服兵役。期间,他认真学习,艰苦训练,参加多次实战训练,参与89年整治政治风波行动,多次获得团嘉奖,累计获得过4次一级技术能手称号。
    13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养成了良好的军人作风,一心为人民群众服务,办事雷厉风行,做人堂堂正正。退役后,他考虑过回到后高村做本本分分的农民,为村民做力所能及的事,但是这远远满足不了他的“野心”。
    “我想守护后高村,我就要有能力做我想为村民做的事”,于是徐芳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威海水文局经济技术开发公司的一员,并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为实现他的守护诺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4年10月是他守护的开始,经过部队和工作的打磨,拥有了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工作能力、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过硬的政治素养,他主动放弃当时体面的工作,回乡参与后高村的建设,经过不断地学习、探索、成长,他于200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至今。
    01
    守护政治生态,让信仰开道护航
    当时的后高村是崖西镇出名的贫困落后村,村集体负债50多万元,村情极不稳定。徐芳忠深刻认识到要想改变村庄的风貌,必须先坚定村民的信仰。
    上任后,他首先从抓班子建设入手,强化村“两委”干部、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注重发挥老干部、老党员的余热,充分践行“枫桥经验”,短时间内将村内矛盾全部化解,统一了干群思想,实现了村情稳定。
    对这个负债累累的村集体来说,“发展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空谈”,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最终筹集到30多万元建设资金,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将主干道路全部硬化,违章建筑全部拆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徐芳忠将闲置土地合理规划,对外出租,共流转土地700余亩,多用于种植苹果、葡萄等经济作物种植,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在参加学习过程中发现,村里的土地适合金银花种植,随即找专家、企业开始引进金银花种植产业,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增加村民收入5万余元,增加打工收入5余万元。
    村集体资金大部分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镇率先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完善给排水设施,新建文化广场,完善广场设施,加大文化墙建设,完成厕所无害化改造,路灯、治安监控实现了全覆盖。每年每户发放近800元的村级福利,目前村集体资产盈余50多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02
    守护美丽家园,让阳光洒满民心
    徐芳忠热心公益,冬天开着自己的铲车义务清雪,春节杀自己养的牛无偿发牛肉给群众,无论哪个村民生病住院他都亲自接送村民去医院,并自费前去看望,8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当天免费将蛋糕送到家。徐芳忠组织成立了巾帼志愿者,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率先在全镇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并将活动对象推广到全村村民,也是荣成市第一个全村实行清洁家园的村庄。
    对参与村庄建设和活动的村民,他从不吝啬自己的奖励,村民遇到困难他竭尽全力,为村民谋福利的事不管多麻烦,他从未说一个“不”字。在他的带动下,现在的后高村村风和谐、积极、向上,群众对支部的号召一呼百应,各项工作都名列全镇前茅。
    03
    守护古村记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抗日期间流传着这样句话“八路军枪法准,专打鬼子的鼻子尖”,这是在后高村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的第一任县长曲显明同志,带领军队打掉日本鬼子的鼻子之后流传出来的。
    抗日民主旧址里的一点一滴都汇聚着抗战时期荣成人民的艰苦奋斗史,是村内最大的民俗开发资源,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这一革命遗址的保护。“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发展”,徐芳忠带领村民对抗日民主旧址进行了修复和扩建,投入大量资金,将其打造成民族复兴(威海)教育基地、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教学点,并联合村内的其他旅游资源,比如垂钓休闲、葡萄采摘、苹果采摘、金银花加工等,开始发展后高村旅游业。
    多年来,他不改初心,始终保持着愚公移山的韧劲,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践行着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担当。去年八月份威海市委及荣成市委领导专程到后高村进行调研,对徐芳忠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突出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退役军人宋文章和他的“红旗先锋队”
下一篇:战士好比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