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人大代表畅谈传承红色基因
北京京西宾馆,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住地,军队人大代表时常会谈起建军90周年这一话题。回顾我军走过的峥嵘岁月,代表们充满骄傲和自信,谈论的内容经常围绕两个关键词:“变了”和“没变”。
代表们感到,中国军队从武器装备、人员着装,到编制体制、战法训法,几经更新换代,呈现出可喜的巨大变化。但始终没有改变的是:听党指挥、热爱人民;令行禁止、顾全大局;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官兵一致、发扬民主。
“变了”和“没变”,折射的是人民军队在赓续血脉中的发展壮大。站在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人民军队建设水平大幅跃升的重要关口,军队人大代表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责任感愈发强烈。
2014年4月29日,习主席在参观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师史馆时,语重心长对部队领导说,你们开展的“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建设,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这个做法很好。要发扬光荣传统,永葆老红军政治本色。2014年10月31日,习主席在古田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时,叮嘱11位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代表,要带头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带动部队官兵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持老红军本色……
学习习主席关于红色基因传承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代表们认识到,习主席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红色基因作为我党我军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在人民军队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强调了红色基因传承的极端重要性。
“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在革命和建设中积淀形成的,是我军发展壮大之源。”空军指挥学院教授苗润奇代表说。
陆军某团教导员谢正谊代表曾经在“雷锋连”任指导员,和全军十几个英模单位进行过交流,总结了一个“红色基因现象”:凡是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传承得好的连队,各项建设都走在了前列。
代表们从“红色基因现象”中,坚定了“红色基因自信”:红色基因是我军最鲜明的特色和政治优势;传承好红色基因,官兵的理想信念就能越来越坚定、战斗精神就能越来越旺盛,就能经受各种艰难考验,实现创新突破发展。
原第二炮兵装备部政委牛炳祥代表关于通过立法手段捍卫英雄的建议,在会上引起广泛共鸣。代表们反映,近年来,别有用心之人在网上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制造“还原揭秘”的噱头,对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进行歪曲和丑化。
代表们感到红色基因传承面临着挑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固根与拔根的较量、铸魂与蛀魂的拉锯、扛旗与改旗的掰腕,一刻也没有停歇。
如何应对挑战、赓续人民军队血脉,成为代表们思索探讨的话题。
陆军某旅政委王波代表建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党史、军史,带头上党课、讲军史,带头揭露丑化抹黑英雄的险恶用心,用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浓厚的红色基因传承氛围。
北部战区陆军原副政委张建华代表认为,在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中,涉及的部队要指定专门人员,负责部队历史、传统、经验等无形资产的收集整理、转隶移交等工作,确保部队红色基因不断线,合编单位也要做好无形资产的接收和传承工作。
红色基因传承永远在路上。“传承红色基因是我军一项‘永久工程’,一刻也不能松懈,必须让血脉在实现强军目标的征程上,持续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中部战区某团教导员王方代表说。
红军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白求恩精神、杨根思“三不相信”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谈起军队的尤其是与本单位相关的红色基因,代表们如数家珍。更让大家感到自豪的是,这些红色基因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陆军某旅副参谋长韩庆波代表所在部队,是在抗战硝烟中诞生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京剧《沙家浜》讲述的就是这个旅的一段历史。1998年参加长江抗洪抢险时,该旅正面临整编任务,改革调整和抢险救灾双重考验面前,他们打出了“沙家浜部队”的旗帜,用沙家浜精神激励官兵,部队士气大振。圆满完成抗洪抢险任务后,接到退役命令的官兵先脱救生衣、再脱军装,整编任务进展顺利。
中部战区陆军后勤部部长郝高潮代表介绍,长征途中,毛主席曾在某红军师“红一连”吃饭,开饭时,炊事班长用在井冈山打土豪时缴获的一个红色搪瓷盘,端上一盘煮南瓜。后来,连队官兵把这个红菜盘用红布包好,珍藏至今。现在,“红一连”每次执行大项任务都要背着红菜盘出征,全连只有表现最好的战士才有资格背红菜盘,极大激发了官兵们的练兵热情。
交流传承红色基因的经验做法时,陆军某团政治处副主任宋善玉代表感慨地说:“每一个红色基因,都是革命前辈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后形成的。只有在实践中运用好红色基因,我们才能理解它的内涵、体会它的威力、将它融入血脉。因此,在工作中发扬光荣传统,是最好的传承。”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代表们表示,越是国际风云变幻,越是新军事变革飞速发展,我们越要保持本色,把凝聚我军精神品格的红色基因在革命军人身上代代传承,真正把红色基因体现在改革强军征程中。
|
|
上一篇: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下一篇:致广大官兵和优抚对象的慰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