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站一课一短片!青岛开展退役军人党史学习教育
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退役军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青岛市通过设立“退役军人学史日”、在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造“红色精品退役军人之家”、培育军旅特色的“荣军课堂”等创新形式,充分激发退役军人的红色基因,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退伍不褪色,在新的社会岗位上作出新贡献。
“学史日”凝聚老兵力量
“我是1977年参军入伍,曾在新疆服役。入伍后我来到了茫茫戈壁滩,住的是简易毛坯房,喝苦水、战风沙是我们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作为热血男儿,能为祖国国防事业出一份力,我此生无怨无悔!”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宿流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参加“退役军人学史日”活动的退役老兵吕良胜回忆起青春岁月,显得有些激动。
为让党史学习教育尽可能覆盖所有退役军人,青岛将每月10日定为“退役军人学史日”。今年3月起,青岛以全市5800余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为载体,面向30余万名退役军人开展“退役军人学史日”活动,通过集体学习、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共叙战友情茶话会等形式,在退役军人群体中传承红色基因、唤醒红色记忆。
4月10日一大早,退役军人吕松良就来到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手里还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盒子。“上次‘学史日’和大家一块学习交流,心情特别激动,唤起了不少记忆。当兵时的一些炮弹壳我一直留着,当个念想。上次回去我自己动手用炮弹壳做了一只和平鸽,这次捐给退役军人服务站,让大家记住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他说。
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孙宗子说,通过“退役军人学史日”的开展,让老兵互相讲述自己的军旅生活和对党史的理解,互教互学,特别容易引起老兵的情感共鸣,仿佛回到了从戎岁月,他们在精神上也再次凝成了“一股绳”。此外,“退役军人学史日”还组织老兵参观青岛党史馆、刘谦初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有奖知识问答,观看影视作品《建党伟业》《觉醒时代》等活动,学习形式灵活且丰富,退役军人的参与热情都很高。
特色服务站传承红色基因
青岛作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何在红色资源中结合军的特色,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青岛市聚焦建党百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重要事件、英雄事迹发生地,结合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打造23所“红色精品退役军人之家”。每一处红色精品退役军人之家都有一处红色教育场所,常态化开展退役军人学习教育活动,并向社会开放。
“把红色精品退役军人之家建设成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展示当地红色历史,展示退役军人风采,激励退役军人不忘初心,也让前来参观学习的群众了解我党我军的奋斗历程,筑牢信仰之基。”青岛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柳广东表示。
在胶州市胶北街道后寨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历时7个多月,跨越6个省份,行程近3000公里,采访3位高龄抗战老兵、62位老兵家属、收集查阅资料百余份,最终确定宋泽敏、陈加胜等39位后寨村抗战英雄,将红色故事与退役军人事迹相结合,建成青岛市第一个村级党史馆。莱西市姜山镇前保驾山一村是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诞生的地方,村退役军人服务站专门设立场所,通过图片文字、实物资料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前保驾山村党支部酝酿、创建、发展和成长的光辉历程和老兵风采,在组织本村退役军人开展学习的同时,接待各地退役军人、学生、企业等组织的党员群众3700多人次。
百年过去,岁月积淀成历史,村落换了模样,信仰却点亮不灭的光。2021年以来,已有40000余人次退役军人及党员干部群众到红色精品退役军人之家学习、参观,人们静静伫立、凝望,有人找到自己身着戎装的身影,有人埋下了信仰的种子……
“荣军课堂”讲述初心使命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哲学家的终极追问。作为共产党员,也要有追问意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只有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能知道往哪去,只有知道来路艰辛,才能珍惜当下。”青岛市退役军人思想政治辅导员孙岚言辞恳切,中国海洋大学国际报告厅座无虚席,退役大学生士兵、学生党员代表共300余人参加“荣军课堂——学党史、铭初心”专题讲座。
退役军人返乡后,有的选择回到高校继续重拾学业,有的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怎样实现不同领域、不同岗位退役军人学习教育精准覆盖?是开展退役军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口,青岛市从梳理返乡退役军人去向着手,广泛征求退役军人意见,一对一了解学习需求,注重统筹兼顾选课程、组队伍,既请研究历史的人讲历史、还请亲历历史的人讲历史,成立由党校专家、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代表、军休干部、参战老兵等30余人组成的退役军人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推出“荣军课堂——学党史、铭初心”专题讲座。思想政治辅导员将党史理论学习与从军、参战经历相结合,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与人民军队成长历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把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送进中国海洋大学、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国信集团、中海物业等退役军人比较集中的高校、企业。
“退役后这是第一次有机会听到部队政委的党史课,心情特别激动,作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彼此既是同学,又是战友。虽然已经脱下军装,我们仍然会继续努力,用另一种身份继续为祖国奉献。”退役大学生士兵刘金铭眼神中透着坚定。
“荣军课堂”结束后不久,中国海洋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组建迷彩先锋团,协助学校开展大学生征兵、学生军训、国防教育微课堂等工作;山东大学与青岛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共同组织学生代表走进驻青部队,了解部队历史和英模事迹,近距离体验武器装备,活动结束后,几十位同学到学校武装部咨询参军入伍;中海物业青岛分公司成立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安管教官”队伍,作为安管团队的业务领头人,带领团队守护一方平安……
“我常常在想,我们的课堂作用在哪里?在退役军人发挥先锋作用的岗位上,在同学们参军入伍的热情中,在党旗与军礼交映的星火里。”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晔说。
口述历史记录峥嵘岁月
“敌人的飞机在头顶飞来飞去,到处都是枪炮声,火光把天都映红了……”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退役军人王德修尽管已经90多岁高龄,一提起自己参加战斗的经历,整个人掩饰不住的神采飞扬。
目前青岛市建国前和抗美援朝老退役军人健在3000余人,平均年龄超过90岁,他们的革命经历承载着不平凡的分量,是活着的“红色遗产”,亟待抢救性记录。今年以来,青岛市启动口述历史短片拍摄工作,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记录100余名老兵讲述过往的珍贵画面。手刃鬼子、夜渡鸭绿江、窃听敌特机关通话、潜伏敌军传送情报……在老兵的回忆里,人们走进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一群年轻人风华正茂,书写着难以磨灭的红色记忆。在祖国需要时,他们冲锋陷阵,九死一生;在和平年代,他们淡泊名利,默默奉献。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遥在天边不如走近身边,只有身边的信仰才能长久驻留。”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孙刚说。
《红心永恒——青岛市建国前和抗美援朝老退役军人口述历史短片》在网络平台上线后,仅仅两天时间点击量突破20万次,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后台留言10000余条。一位名叫“风正一帆悬”的用户这样写道:“老兵讲的历史,字里行间是生与死、血与火、灵与肉,今天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奋战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战场上,把共产党员的信仰传承下去!”
用“每月10日来学史”凝聚基层组织退役军人,打造“红色精品退役军人之家”学习阵地,把“荣军课堂”送到高校、企业的退役军人身边,将口述历史纪录片通过线上平台扩大覆盖面,举办英烈故事演讲大赛,推出《在军旗升起的地方聆听党的故事》专题宣讲,编排《光荣人家》原创文艺党课……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中,青岛选择用“军”的品牌,凝聚全市退役军人磅礴之力,引导退役军人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奋力书写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华章,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刘朋朋 报道)
|
|
上一篇:重要!退役士兵档案移交的8大问题 下一篇:学党史 办实事 送健康 惠军休——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开展健康义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