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空降兵:大爱双拥共建美好蓝天
来源:中国小康网 时间:2019-08-20
7月11日中午,东新乡农村福利院内,老人们或散步,或闲聊。80岁的孤寡老人范炳成在其宿舍内,指着电视机、空调对《小康》记者说:“这里的环境,不比宾馆差!”
这是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东新乡的一座干净整洁的福利院,供养着53位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院长乐新说:“我们这个福利院,是全县最好的福利院之一。是部队多年来的援助,才让村里的老人们能够安享晚年。”
该福利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空降兵某部结对帮扶对象。而远在100多公里之外的汉川市刘家隔镇,还有一所蓝天希望小学,它们一南一北,形成了空降兵某部帮扶地方“一老一小”的格局。
鱼水情深,互利共赢。
自1991年以来,孝感市连续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不仅仅空降兵部队,众多军工企业,也和当地政府一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时代呼唤,汇聚强大合力,不断书写双拥新篇章。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建于1987年的东新乡农村福利院,自2013年和空军空降兵某部结成帮扶对子以来,院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乐新介绍说,福利院投入使用后,县、乡财政资金只能保证福利院最基本的运作,即老人们不挨饿,不受冻。如果要改善条件,则需四处“化缘”。现在的福利院,环境优雅,窗明几净,老人们的宿舍里有空调,有电视,老人们的饮食搭配合理,护工待遇稳步提升,没有空降兵部队多年来的持续帮扶,这一切是不可想象的。
据悉,自结对帮扶以来,空降兵部队每年对福利院投入不少于10万元的资金、物质支持。部队官兵虽然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关心照顾孤寡老人的工作一直没有间断,慰问福利院成为常态化。仅以2018年为例,部队为福利院送来了50台液晶电视,并为每间老人宿舍安装了空调。今年,福利院将进行绿化、亮化,部队首长承诺会一如继往地支持。
为驻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促进全社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这是空降兵某部结对帮扶的初衷。
帮扶汉川市刘家隔镇蓝天希望小学和大悟县东新乡农村福利院,完成了部队的心愿。
刘家隔镇蓝天希望小学始建于1962年。1998年,长江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老旧的学校围墙、教学楼遭洪水浸泡后垮塌。当年7月,空降兵某部捐资援建教学楼,学校正式更名为刘家隔镇蓝天希望小学。据悉,学校重建总共花费近百万元,而部队当年援助就达30万元。此后,蓝天希望小学一直得到了空降兵某部全体官兵、部队军分区首长和汉川市人武部、汉川市民政局领导的极大关心与支持,学校的发展凝聚着祖国卫士的深情厚谊与赤诚爱心。
2013年11月,空降兵部队首长、汉川市人民政府、汉川市人武部、汉川市民政局、汉川市教育局及刘家隔镇党委政府领导亲临学校,询问军校发展情况,当了解到学校面临军校发展的物资匮乏的情况,部队首长当场拍板,决定捐赠10万元物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14年4月,40套教师办公桌凳和能组建中等规模军乐队的乐器如期送达学校。
2015年10月,部队援助10万元兴建塑胶运动场。
2018年8月,十五军安排教师赴北大参加春蕾计划培训,捐赠图书5350册,同年捐助20万元少年军校建设资金。
……
据了解,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学生826人,教师40人;校园面积13776平方米,建筑面积5645平方米,设有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党员群众之家、军校展示室等功能室。
这所学校的最大特色是少年军校。
2007年6月1日,该校蓝天少年军校正式挂牌成立,部队首长和汉川市领导亲自揭牌。蓝天少年军校成为孝感市首所“少年军校”。12年来,学校坚持以“少年军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和载体,努力营造军营文化,始终把“军营文化”当作学校办学特色和亮点来抓,常态开展各项活动,探索军营文化的内涵。
《小康》记者在校园内看到,以军事题材为主的文化墙上,有中国空降兵历史简介,历次大阅兵图像,而教学楼走廊内,则悬挂着十大元帅的画像。
“让全校师生铭记历史,学会感恩。”蓝天希望小学校长说。他说,2008年,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和学生到空降兵某部实地参观,参加军旅实践,感知军营生活,聆听英雄事迹,同时送去了师生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并与部队官兵同台演出,同桌生活。学生们全面地了解部队官兵严谨有序的工作生活情况,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励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地成长。
据介绍,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孝感市花园式学校”、“孝感市示范学校”、“孝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孝感市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标准化学校”、“汉川市德育先进单位”、“汉川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平安校园”。
敬老助幼,这是部队支援地方不遗余力的缩影。而地方关心部队,则尽显无微不至。
军地共谱双拥华章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孝感是军史大市、驻军大市和军工大市。据了解,全市先后有20余万人投身革命大潮,孕育了徐海东、刘华清等50多位开国将军,13万余名优秀儿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军民一家亲”是孝感的光荣传统。改革开放40年来,孝感继承发扬双拥的优良传统,不断延展全新内涵,不断结出丰硕果实:自1991年以来,孝感连续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七连冠”,成为孝感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孝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杨子江认为,这得益于全市 “国防至上”的大局观念、“鱼水情深”的大爱情怀、“互利共赢”的时代价值。
2018年7月30日,驻孝部队某驻训分队给肖港镇中心村送去了“鱼水情深同绘美景,军民团结共筑长城”的锦旗。
原来,炎炎夏日,部队因军事训练,需要在部分时段停止地方供电。驻地村级组织积极参与协调,争取到驻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了部队训练任务圆满完成。“只要是有利于战斗力建设的事,再难也得解决。”村民们说。
居安思危、国防至上——这样的大局观,根植于孝感人的血脉。
建设不忘国防,改革更思拥军。近年来,孝感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驻军部队把双拥工作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谋划,自觉做到“三个纳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和部队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入,需要地方支持协调的事宜也越来越多。孝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服务国防和军队改革,就是分内之事、应尽之责”的国防观,在服务能打胜仗上拿出了一个个大手笔:将460亩东城区黄金地块划拨给驻孝空降兵部队、孝感军分区和武警支队,减免相关费用6亿元;拿出3000多万元,帮助驻孝部队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为驻孝98个基层连队赠送价值500多万元的生活和文体活动设施……
40年间,在孝感各地,部队建设急需什么,地方政府就解决什么;部队开进到哪里,支前保障就跟进到哪里。
为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安陆市法院还成立了全国首家兵役法庭。目前,全市7个县(市、区)都设立了兵役法庭,被中央政法委、总政治部联合表彰为“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单位”。
复退军转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就学,一直是部队官兵关注的热点,也是双拥工作传统的“三难”。面对“三难”,孝感全力以赴,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政策的同时,开辟一条条“爱心绿色通道”,竭尽所能为部队官兵解难事、办实事。
2018年,全市农村义务兵家庭平均优待金基础标准为14744元,城镇义务兵家庭平均优待金基础标准为15132元;
通过采取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减免、门诊补助、“一站式”结算等方式,每年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解决优抚对象的就医问题;
孝感市民政局等5部门联合下发《孝感市优抚对象住房保障实施细则》,对城镇优抚对象申请住房保障的优先安排,对农村优抚对象申请住房保障的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灾后重建范围;
在7个县(市、区)民政局建立“优抚对象服务中心”,在有条件的78个乡镇建立“优抚之家”,在3061个村和社区聘请了2910名优抚对象联络员;
全市各地在义务教育综合改革中,认真贯彻国家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每年解决200多名驻军子女入学入托问题;
……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共筑鱼水情。
孝感东城区、后湖公园、城区槐荫公园等工程建设项目,倾注了驻孝部队官兵的辛劳。
扶贫帮困、植树造林、无偿献血、文明创建等公益活动中,跃动着驻孝部队官兵的忙碌身影。
在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中,汉川市垌冢老观湖的水位不断上涨,空降兵某部紧急驰援。中午11点多官兵们到达现场,没有一丝休息就展开了加固子堤的任务。因天气炎热,战士陆续出现了中暑等情况,但打着点滴坚守大堤的情景随处可见。
在军民融合方面,据悉,近年来,孝感军地不断探索军民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的方法路子,助推部队战斗力和社会生产力两个轮子一起转,形成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孝感模式”。
孝感军民融合产业基地规划面积52.68平方公里,2010年,基地获批“国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基础设施投入已超百亿元。
产业对接,孝感重点打造三江产业园、航天重工装备产业园、华中光电产业园、汉光科技光电产业园、大悟武船重工产业园等五个军民融合产业园。依托产业园,孝感对接十大军工集团,盘活存量军工资产。
推动高质量发展,孝感军民融合之路越走越宽。孝感出台的“军民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锁定了目标:建设五大军民融合产业园,打造千亿级特色产业。
积极开展海军“孝感舰”双拥共建,建立健全退役军人四级服务体系,全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孝感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已经有了清晰路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孝感军民正响应时代呼唤,汇聚强大合力,促进融合发展,不断书写双拥新华章。
|
|
上一篇:镇江市领导调研全市双拥工作 下一篇:“美丽深圳”文明使者助力“深圳第七届军民运动会开幕式暨绿道徒步比赛”双拥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