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权 一个有情怀的人
河北省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坐落在运河边。白墙灰瓦,屋舍俨然,花树灿若云霞,颇有江南秀美之风。村里最气派的地方,就是孝老食堂。“共产党真好”几个大字贴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胡宗权走过来。高个子,身材魁梧,衣着简朴,一脸坚毅。尽管退伍多年,依然军人作风,认准的事,困难再大,也坚持到底。几年来,他不仅带领村民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所创的农村义工组织、白事简办、孝老食堂等做法,在当地乃至全省都有开先河的意义。
一个创举改变千年风俗
人和镇村,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清末,李鸿章命周盛传来此建马厂兵营,天南海北的买卖人来此聚居,自然而然有了买卖街。后渐成村落,形成了以和为贵的村风,因此定名“人和镇村”。百年时光流转,到了胡宗权这一代人。他1990年入伍,1993年复员,1997年当选村主任,2018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因在家行七,老人们都喊他“老七”。2016年1月1日,村里成立移风易俗理事会,下决心根除白事大操大办的陋习。“那时候,一场白事办下来,要花三五万元。大伙儿都觉得应该改,可这是千年习俗,谁也不敢破例。”胡宗权说。他带领村“两委”提前谋划,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组建了十几个小组,置办了从灵棚席棚,到白烛白布等一应物品。村“两委”人手不够,他就动员村民自愿参加。村里一位老人病重。长子申忠华开超市,次子在京经商,条件好,也都孝顺,本想按风俗大办一场。胡宗权和“两委”成员前后4次登门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哥儿俩最终答应下来。不久,老人深夜去世。得到消息后,胡宗权一声令下,理事会成员带着一应物资,深夜就位,搭灵棚、扯孝、建临时厨房……子女至亲穿孝服,吊唁的戴白花,取消宴席,只做一荤一素两个菜,帮厨的穿白大褂、戴卫生帽,干净卫生……丧礼办得既节俭文明又排场体面。北京来吊唁的人带着羡慕的口吻问:“这是你们当地的风俗吗?真好!”“不是,光我们村这样!”大家回答,骄傲又自豪。让申家人想不到的是,办完白事,能继续使用的物品,都交回理事会,穿过的孝衣、孝布都洗得干干净净,留待以后再用。这家兄弟专程找到胡宗权致谢:“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我家也上!”移风易俗的当头炮就这样打响了。从那以后,人和镇村便有了这样一段顺口溜:“丧事不喝酒,孝衣归公有,歌舞鞭炮全不要,遇事就带两只手。”人和镇的移风易俗,不仅白事简办,还办出了文明和谐,带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能奉献的义工队伍。在后来村子的各项工作中,这支队伍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一天完成拆迁拆违
“拆迁拆违,我们只用了一天!”胡宗权自豪地说。正式拆迁在2019年4月2日,但工作早在2018年下半年就已开展。不打无准备之战,这是胡宗权的风格。他觉得,拆违是个机会,利用好,能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先调查摸底,再挨家挨户做工作,最后设计出一套边拆违、边规划建设花园、广场和村民门前花池的方案。拆违头天晚上,村里开会,讲完拆违方案和建设蓝图,胡宗权第一个表态:“先拆我二哥在村边的14间违建房!”接下来,村“两委”成员带头表态,村民申忠华主动说:“我在村里还有处破房,怎么拆都行!”多么通情达理的乡亲!胡宗权听得热血澎湃,眼圈泛红。当天的拆违,异常顺利。义工队伍跟在铲车后面,拆完一处,他们立即上前,将散落的砖头码放整齐,再跟去下一处。原本不在拆违计划的村民刘自江,听胡宗权说想建个买卖街广场,却苦于没有地方时,主动说:“把我家北面3间房子拆了,正好可以建广场!”义工赶来帮忙,腾出里面的东西,铲车一到,立马完工。围绕拆违,胡宗权下了一盘大棋。紧接着,他连干几件大事:整修村路、绿化美化村庄、修建花园和广场……一年时间,村子焕然一新。乡亲们虽然条件不错,但村集体没钱。这些都是他动员乡贤捐款,加上县里相关政策争取来的。即使这样,资金也捉襟见肘。小钱怎么办大事?胡宗权想到了义务工。每次出义工,他都身先士卒。这么多年,村里2420次义工服务,他只落下过3次,一次女儿动手术、两次自己犯了头晕病。人和镇的义工队伍,在青县是出了名的。头天晚上定好集合的时间地点,第二天一早必须准点到,差一秒都不行。村民张金玉说:“你看过当兵的集合吗?好家伙,比那还快呢!”这自然和胡宗权当过兵有关。部队作风被他无缝链接到村庄建设上。胡宗权让人专门统计每次义工的名单,干完活还留影,当天在大喇叭表扬,年终开表彰大会奖励,村民们出义工的劲头更足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义工队伍。他将拆迁拆出了公平公正,迁出了美丽村貌,也迁出了村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村民姚秀香说:“咱村这么好,哪一项没有咱的功劳?一想到这些,俺心里可美呢!”
让老人吃上“暖心饭”
原来,人和镇村以火锅鸡闻名全国,而今,上过央视《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的孝老食堂,成了村里最亮眼的名片。这源自胡宗权一次意外的发现。2020年初冬一天中午时分,他看见老人们围在一起唠嗑,就催大伙儿回家吃饭。没过多大工夫,他有事出来,又碰见这些老人。“大伙儿怎么还没去吃饭?”他问。“吃过又回来了。”79岁的刘自江说。“走!到您家看看,到底吃的啥?”这一看,还真发现了问题。“刘大爷家条件不错,吃的却是剩饭剩菜,原来是他一个人懒得做饭。”胡宗权又走访了几位独居老人,发现他们不仅吃饭凑合,事事都凑合,就算生病了,只要能扛住,就不肯告诉儿女,有时小病挨成大病,小事磨成了大事。胡宗权是出了名的孝子,最看不得老人过不好。他马上召集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创办孝老食堂,为14位独居老人“养老”。消息传出,热情的乡亲们跑来了,村“两委”和义工们排班轮流做饭,为老人们免费提供一日三餐。2020年12月10日,孝老食堂办起来了。不仅老人们欢迎,在外打拼的儿女们更是感动,争先恐后捐款,孝老基金很快达到10多万元。菜农免费供菜,60多名义工排班做饭,风气越来越好,人心越聚越齐。很快,青县37个村办起“孝老食堂”,献县、东光等地先后来取经,黄骅也搞起了“敬老食堂”。如今,在他的努力下,孝老食堂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疫情期间,他们也没歇过一天。在做好防疫的情况下,义工将饭菜做好后,逐一送到老人家中。就在孝老食堂的模式被不断“复制”的时候,胡宗权又从老人洗衣困难的现实问题出发,开始筹建孝老洗衣房。“我想联合周边19个村,动员更多的义工为老人服务。”他说。“19个村都免费?”记者问。“当然!”他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只有离他最近的人才知道,每次开怀大笑的背后,意味着多少付出。不论谁家有白事,他一准到,里里外外地忙碌,一待就是三整天。他很“强势”,谁开会晚到一分钟、或者在路上扔张纸屑,他会毫不留情地批评。他又很“柔软”,乡亲们的难处,独居老人的衣食,他处处记在心上。很多事并非一帆风顺。遇到苦和难,他要自我消化,转过身还要给乡亲们加油鼓劲儿。他口才好,乡亲们特别爱听他讲话。可进了家门,就变得寡言起来。妻子知道,那是累极了。但第二天早晨5点,他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村路上,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他是个有情怀的人,移风易俗如此,孝老食堂如此,村庄愿景也如此。大运河全线通水的消息传来,他提出了新的设想:发展运河美食民宿游,通过火锅鸡产业做强村集体经济……运河水波光潋滟,那里有胡宗权和乡亲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有他壮怀激烈的豪情。
|
|
上一篇:江苏宿迁:开展退役军人创办企业复产复工专项行动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