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书写“双拥模范”新篇 奏响军民鱼水赞歌
中共南宁市青秀区委员会等组成送喜报小组,为吕秀光家庭送去喜报和“二等功臣之家”牌匾。 本报记者刘增璇 摄
“党的关爱送心中·邕城老兵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举行。
退役军人(左一)来到朝阳捐血屋,以参加无偿献血的方式庆祝建军节。 本报记者宋延康 摄
全国双拥模范城——南宁的英姿。 本报记者潘浩 摄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南宁是一座具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城市。2020年,南宁市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并9次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近年来,南宁市双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双拥工作基础扎实、特色鲜明、亮点频出,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
绿城南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传承不息,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拥军爱民赞歌唱响在邕城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紧贴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聚焦能打胜仗,服务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同时,坚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建设同步推进,不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
军地共建共享 军民鱼水情深
紧贴强国强军时代要求,聚焦备战打仗,服务部队战斗力提升。
南宁市聚焦“能打仗、打胜仗”这个根本,2021年以来共投入财政资金7亿多元,重点支持国防和军事工程、设施等建设,在规划审批、土地征用、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全力支持部队完成战备执勤、训练演习、科研实验、海洋维权、安保警戒和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积极落实军地相互支持、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大力推进某部新营区建设,完成某部战备道路建设、某部部分营区提质改造等一批项目建设。
脱贫攻坚战上当先锋、疫情面前勇逆行、拥政爱民结硕果。
在我市开展脱贫攻坚战期间,南部战区陆军机关投入资金550余万元,帮助良庆区锦亮村和西盛村、上林县云灵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制定了《关于战区陆军做好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广西军区持续开展“三包一定”扶贫工程,向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众伸出援手;空军南宁基地投入400余万元与邕宁区那楼镇那头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并设立“蓝天关爱基金”;武警广西总队南宁支队机关在马山县、江南区的两个贫困点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支持贫困村人饮工程和特色产业项目;南宁警备区向8个结对帮扶贫困村投入资金近400万元,建设扶贫开发旅游项目,增强“造血”功能,军爱民、民拥军的事迹在邕城大地上留下深深的情谊。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人民军队;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最可爱的人”。驻邕部队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积极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和应急处置工作,圆满完成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南宁站)等重大活动的安全警卫等任务。每逢驻地发生灾情、险情,部队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见难必帮、遇险必抢。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解放军第九二三医院派出3批、共44名医务人员到武汉火神山医院前线开展救治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我市退役军人发起“决胜时刻,我们来了”爱心公益活动,向湖北疫区捐赠价值26.6万元的蔬菜和生活物资,展现了退役不褪色、离军不离党的风采。
真情做好服务 处处拥军优属
从真情服务解难题,到时时处处把拥军工作落到实处,把邕城驻队官兵“后路”“后院”“后代”的服务落实落细。
南宁市作为广西驻军级别最高、驻军数量最多、服务对象最多、优抚安置任务最重的城市,三年来,全市接收安置转业军人近千名,完成转业军人安置数每年全区第一,安置质量和效果得到部队、退役军人和接收单位三方面的持续认可。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推动银行系统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深化社会公共优待服务,在全市机场、车站、码头、医院、银行等公共服务场所开通了“军人依法优先”通道,现役军人和伤残军人均可免费乘坐地铁、公交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
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我市持续推进“阳光安置”工作,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有更好的平台。2021年6月,我市成立南宁市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以实现退役军人“创业带动就业”为目标,集聚力量为退役军人创造就业、创业机会,并按规定落实经营场地、水电减免、投融资、人力资源、宣传推广等优惠政策。
2021年,市退役军人局会同市委编办、市人社局等部门,提供35个名额定向招聘驻邕部队随军家属,组织召开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协调会、双选会,实现就近就便、对口安置。另外,随军家属未就业期间生活补助金由每人每月305元提高到700元,让军人更安心。
畅通军人子女入学“绿色通道”,我市严格落实《驻邕部队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依法、科学、高效做好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服务,为部队官兵解决了后顾之忧,激发了部队官兵扎根军营建功立业的热情。
敢于创新发展 双拥亮点频现
拥军优属,军爱民,民拥军,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我市不断创新发展,在创新发展中让退役军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自2020年起,南宁市在全区率先开展分批次对60周岁以上重点优抚对象免费健康体检活动。2021年,市退役军人局在原有体检对象范围的基础上,将“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烈士遗属”扩大至所有烈士遗属,并增加部分荣获表彰的退役军人,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约2000名重点优抚对象。
2021年,我市在全区率先成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开展各类主题慰问和常态帮扶解困活动。定期开展关爱慰问帮扶退役军人重点功臣、困难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专题慰问活动,累计走访慰问309人,发放慰问帮扶援助款64.16万元。
与此同时,全市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还通过常态化联系机制,及时掌握退役军人家庭情况,点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慰问工作,传递了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的关心关怀。
2021年,我市在原有智慧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拓展延伸退役军人服务内容。9月15日,市退役军人局与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三甲专业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辟专门“绿色通道”,军休干部急诊、住院优先挂号、优先就诊;11月15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拥军病区挂牌,“健康养老—医疗诊治—日常居家照护—健康跟踪”全方位、全周期的闭环式健康服务体系基本成型,退役军人、军休干部享受到了更好的医养环境。
探索新时代退役军人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新模式,我市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设全区唯一一家退役军人学院,打造退役军人优质教育与培训基地,引导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2021年,我市首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参加的电工职业技能培训班正式开班。
健全机构体系 服务保障有力
机构建设、制度建设、资金保障、政策支持,南宁市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双拥工作,促进军地融合发展。
2021年青秀区建政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入选“全国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截至2022年7月底,有近11万人申领优待证;承办线上线下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7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65000个。
南宁市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于2019年下半年全部挂牌成立,历经三年发展,截至2022年初,全面完成全市15个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28个乡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和村(社区)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全国示范创建任务,全市乡镇级服务站单设率达100%。
同时,《南宁市退役军人帮扶援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开展帮扶援助工作,逐步形成保障适度、规范高效的帮扶工作新格局,提高救急济难水平,增强困难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安全感和荣誉感。
丰富宣传内涵 红色薪火相传
坚持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宣传,以双拥文化新品牌推动双拥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擦亮南宁市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亮丽名片;依托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不断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让红色故事薪火相传。
近年来,我市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和以爱国拥军、爱民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双拥宣传作为双拥文化品牌的核心内容,真正把双拥文化宣传落实落地,以双拥文化宣传激发全市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政治热情,营造社会各界支持双拥、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不断丰富双拥宣传内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双拥工作的强大合力。
我市各级各部门继承和发扬拥军优属优良传统,切实把为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作为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的有力抓手,广泛开展“立功喜报送上门,拥军优属暖人心”系列活动。
在庆祝“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期间,我市创新开展了以“璀璨灯光献祝福,鱼水情深双拥情”为主题的地标建筑灯光秀。连续10天在九洲国际、南湖名都、广西金融广场、三祺广场等18栋楼宇同时开启灯光标语,献祝福、亮标语,并在南宁市各大广场、商务中心、车站机场、主要干道等场所户外LED电子屏滚动播放双拥工作宣传片,营造浓厚氛围,展现新时代军民团结鱼水情,扩大双拥文化影响。
依托邓颖超纪念馆、李明瑞韦拔群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阵地,我市常态化组织中小学生、党员干部、驻邕部队官兵等学习参观,深入挖掘红色双拥文化内涵。邀请专家教授、军休干部宣讲国防知识,联合成员单位开展“军事日”、军营开放日、国防专题讲座、参观国防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军营等活动,使广大军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基因熏陶,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
2020年,南宁市以广西第一名的成绩,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并9次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称号。
下一步,南宁市将以“翻篇归零再出发”的姿态,继续发挥南宁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续写新时代南宁双拥模范城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
上一篇:安徽滁州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