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魅力初显 后续壁垒有待突破
神威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运20F100货运飞机模型、便携宽带通信系统、中科院的大型无线充电技术,以及各种军工技加持下的医疗设备等等都成为耀眼的“明星”……5月19日,在2018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动主场上,首次设立的军民融合成就展让参观者不由得产生因祖国科技强盛所带来的自豪感。
军民融合 成果丰硕“因为场地有限的原因,很多先进和实用的军民科技融合的技术和设备并没有展出。”来自上海的某医疗设备厂商现场人员表示,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当前已有很多拥有军工技术基因的民用设备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在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的大型无线充电技术展台旁,带着上小学四年级孙子来观展的退体科研人员张老爷子在听了现场技术人关的解释后很激动:“我们更多的是看到融合了军工技术的民用产品造福普通大众,没想到这种在民用领域已成熟的无线充电技术也能进入军工应用领域,看来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潜艇再也不用浮出水面来充电了,各种大型军用车辆也不用庞大的充电车辆跟随了。”
军民科技融合成果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方面更是有突出体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专项、核高基等项目都是集聚了军工集团、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军地优势科研力量取得的重大成果。军地各类主体协同创新的模式更加多样,在海洋、网络、空天等事关国防安全的战略新兴领域,初步实现了军民融合重点任务联合攻关;在基础科技领域,军地各方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在太赫兹、量子、激光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对于当前国内军民科技融合的发展大势,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龙红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军民融合发展,就是国家按照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紧密相关性,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将有限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双向互动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做到一份投入、两份收益。
深度融合 壁垒有待突破
从本届科技周对军民科技融合的重视程度和丰富的参展产品和技术来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引领之下的我国军民融合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相关领域的专家则表示,目前两者的融合并未达到深度融合的程度,还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问题。
在不小的军民科技融合成果展区,不论是展出的产品还是技术,“军转民”是主流。当然,“民参军”的也有,较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便携宽带通信系统和中科院的大型无线充电技术,前者在几经波折后已成为应用于武警边防部队无人机巡边上,而后者虽在民用领域早已大放异彩,即便是在军用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但目前还只是处于跟军方接触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不小的一段距离。
“目前,民用领域的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想承担一些军品任务太难了。”展区某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民参军”的任务渠道还不畅通,民口企业很难了解到军工企业的产品需求。有的即使有所了解,自己的技术也是军工企业迫切需要的,又面临准入难、办证难、周期长等问题。
展区不少民参观商坦言,目前军民融合的制度、规范等建设方面还有一些空白,“军转民”“民参军”方面还存在一些壁垒。要想实现深度融合,必须打破军民产业之间的壁垒,进一步完善体系和制度的建设,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向实处。
|
|
上一篇:网络安全军民融合发展系列论坛在京召开 下一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军民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