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之窗

三代潍坊交运人与 一辆拥军车 穿梭在大山里

来源:潍坊市交通局  时间:2019-07-29

 潍坊交运集团上世纪70年代初开通拥军线,父亲的一句话,儿子坚守二十多年,难舍军营情怀!

 

很多人不知道,在潍坊汽车总站有一条潍坊至平度市大泽山腹地的拥军专线,这条专线自上世纪70年代开设,至今走过了40余年,40年前,风华正茂的交运人张培武已经作古,他临终时的夙愿,就是让儿子接他的班,继续为兵服务,嘱托儿子别忘了大山腹地里的军营,大山里的兵。

 

1993年,30岁的张青山从父亲手中接过了。

 

在潍坊汽车总站,同一条客运线路一跑就是二十多年的驾驶员只有张青山一个人。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山里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客运市场受到冲击,有的客运班线报停或更换驾驶员,像张青山跑的潍坊至平度大泽山镇客运班线有时一趟只有一两名乘客。就算这样,56岁的张青山和妻子刘春英依然坚持着。

 

在张青山接手这条线路前,由他的父亲张培武负责运营。与其他客运班线不同,潍坊至大泽山镇的这条线路是一条拥军专线,系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为方便大泽山驻军出行而专门开设。张培武是该条线路的第一任驾驶员之一。

 

彼时,为最大限度发挥运力,潍坊汽车总站各条线路实行循环运营,张培武就经常跑这条线路。1993年,车站实行承包经营,张培武便承包了这条线路,除为了养家糊口,更因为对部队有着特殊的感情。

 

“我父亲是一名老兵,从部队退伍后到潍坊汽车总站开车,先开货车后开客车,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张青山说,在退伍后还能为部队官兵服务,父亲心里十分高兴。这趟车每天早上5点半从大泽山腹地出发,乘客多是部队官兵。那时父亲就常住在部队里,每次出车都把车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1993年,张培武退休后将这条线路交到儿子张青山手上时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把这条线开下去。

 

军营内安“家”,常免费接送官兵

 

张青山淳朴直爽,开客车之前种过地打过工,自幼目睹父亲十分看重这条拥军线路,对其也格外珍视。

 

1993年起,他和妻子搭档跑这条线路,他负责开车,妻子负责售票。下午1时30分从潍坊汽车总站出发,第二天清晨5时30分从大泽山部队返程,循环往复。部队也十分支持夫妻俩的工作,专门腾出了一处宿舍让他们住,提供各种生活用品,还可以与官兵一起用餐。

 

在军营里安了“家”,夫妻俩一直心存感念。官兵们乘车时,如果是全程就少收车费,三四十公里之内则直接免费。官兵进城看病或办事,如果距离比较近,他会专门绕路把他们送过去。赶上部队老兵退伍或到市里参加文艺活动,收车之后他也会将官兵送达目的地。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年年迎来送往,张青山夫妇已将军营视为他们的家,将官兵当成了自己的家人。部队离家远,少有时间回家,一双儿女都留给了老家的父母照顾。“跟官兵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自家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多了。”张青山说。

 

这条线路只有一辆车运行,为了不影响官兵和当地居民出行,一年中除了春节时休息三天,其余时间夫妻俩一直在路上。就像张青山所说:“如果没有这趟车,官兵们出行会十分不便。”

 

快递和邮件送到镇上,官兵和山里的村民不方便取件,张青山就免费帮他们带回去,搭建起了大山深处与外界联系的一条邮路。

 

坚持清晨发车时间,方便官兵乘坐

 

清晨5时30分发车的时间,自线路开通以来一直没变过。“夏天还好,冬天不仅冷,还拉不到乘客。”刘春英说,可是这个时间对于需要出差的官兵来说却最合适不过,“5点半出发,8点半到潍坊市区,赶火车或办事都不耽误。”刘春英说,运行时间长了,一旦更改了时间怕有的乘客找不到,所以这么多年,即使辛苦他们都没有改发车时间。

 

在张青山的右眼上方,有一大块灰黑色的印记,这是十多年前一次受伤留下的。冬天大泽山深处气温格外低,加上柴油质量差,柴油都会凝固。为了发动车子,每次清晨出车前都要点上柴火烤油箱融化柴油。一次,张青山低头查看柴油融化情况时突然起火,一个火球扑到了他脸上,导致面部大面积烧伤。“那一天正是小年,我在医院里住了好一阵子。”张青山回忆道,因为挂念山里群众和官兵的出行,为了不耽误他们乘车,他找了一个替班司机,伤还没好利索就继续开车了。

 

长时间跑车,刘春英的身体也大不如前,还患上了风湿病。她抬起胳膊,记者看到上面有一个个小小的伤疤,这是患病留下的伤痕,她的手指关节也是常年肿胀,干不了重活。

 

不挣钱也不停运,将来让儿子接班

 

清晨出发,连早饭也来不及吃,张青山和刘春英就匆匆发车了。8时30分,抵达潍坊汽车总站,在车上睡一觉,起来买点饭简单吃几口,很快就要张罗下午的发车了。

 

从最初车辆抖到要捂耳朵的解放,到如今带空调的35座金龙,客车越来越舒适,沿途公路越来越平坦宽阔,二十多年间,公路客运的变化翻天覆地。因为这条线路的特殊性,沿途搭载的乘客并不是很多,即使在客运市场比较红火的时候,载客率也远不及其他线路。

 

如今,除了“五一”“十一”假期能够满员外,更多时候车上只有七八名乘客,有时甚至只有两三个人。“40多万的车,每年保险、油钱、保养等平均下来一天一两百元,算起来挣不着什么钱了。”刘春英笑着说。

 

“不能停运,不挣钱我也跑。”张青山没有丝毫犹豫地说,这是从父亲手上传下来的活计,寄托着父亲的军营情怀,也是父亲的嘱托。对他来说,长时间的朝夕相处,军营更像他的家,有他难以割舍的亲人。再过几年,张青山就要60岁了,无法继续开大客车了,他打算让儿子张宝军接班。为了让儿子熟悉线路和流程,最近一两年只要有空,他就让儿子来跟车。如今,张宝军对线路和各区间的票价已经非常熟悉。

 

“90后”小伙张宝军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留着寸头。他目前的职业是一名理发师,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父亲提出想让他接班时,他同意了。“为部队服务好是爷爷和父亲的心愿,我从小经常去部队,对于他们也有感情,而且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张宝军说。

 

张宝军说,将来接班后,他和妻子将继续在这条线上跑下去。

 

记者体验

 

夫妻俩和乘客都十分熟悉,上下车站点了然于胸

 

7月9日,记者来到潍坊汽车总站,体验这趟前往大泽山镇的客车。中午12时30分许,张青山将车停靠在了检票口处,等待的乘客们依次检票上车。

 

这天,店里的活不多,张宝军也来给父母帮忙。刘春英在车上核对着车票,张青山一边帮着乘客装行李,一边教着儿子张宝军如何办理出站。车上的乘客并不多,大都是回老家的居民。每当有乘客上车,刘春英都会热情地和对方寒暄几句:“今天你闺女不回去?”“这次放假怎么这么早?”“你晕车,往前坐吧。”

 

常年在这条线路上跑,经常坐车的大部分是熟客,对方在哪儿上下车、是否晕车都了然于胸。

 

从车站驶出后,客车来到了小商品城汽车站,几位等在此处的乘客上了车。这时,刘春英的手机响了起来,原来大泽山镇的一家三口刚下火车,让车子稍微等一等他们。将车子停稳,张宝军下车迎接对方,然而三分钟过去了还未见到人影。刘春英赶紧打电话询问对方位置。“如果他们坐不上这趟车,回家就麻烦多了,所以只要有乘客打了电话要坐车,我都会稍微等一会儿。”张青山说。

 

下午1时11分,一家三口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张宝军见状,跑上前接过了对方手中的行李装上车,刘春英则招呼着乘客上了车。

 

车子出市区沿206国道一路往东,先后穿过昌邑、莱州,最后抵达平度市大泽山镇。离开镇区后,车上只剩下一名乘客。张青山并未询问对方的下车地点,踩下油门径直往山上驶去。刘春英说:“他是部队的,没穿军装,我们都是熟人了!”

 

鱼水情深

 

发车时间方便办事出行,朝夕相处结下深厚感情

 

驻扎在大泽山深处的官兵与张青山一家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服役第三年的战士小王是烟台人,每次回家探亲都乘坐张青山的客车。“从部队院里坐上张师傅的车,他把我捎到莱州,我再转车回家。”小王说,部队驻地距离镇区较远,官兵们出行不便,如果不坐张师傅这趟车,他就得预约出租车,费用高,对方还不一定有空。这趟唯一直达营区的客运线路,给他们提供了很多方便,而且张师傅为人豪爽、热情,每次他坐车都不肯收钱,他坚持递上去也会被塞回手里。

 

来自四川宜宾的战士小母也经常乘坐张师傅的客车。回家时,张师傅免费把他捎到镇区,他再乘车去青岛转机。“这趟车的发车时间刚刚好,不影响后边的换乘。”小母说,他们有时要到潍坊八九医院看病、体检,这趟车到潍坊是早上8时30分左右,下午1时从潍坊发车,啥事儿也不耽误。

 

作为进出营区的主要交通方式,为了赶上这趟车,官兵们在乘坐火车时,也会特意选择到站时间在下午1时之前的火车。张青山还总是热心地给他们捎回来快递。

 

部队免费提供住宿,官兵帮忙打扫卫生维修水电

 

一家三代人一日日奔忙在潍坊至部队驻地的客运线路上,四十多年来,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官兵,为他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部队也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便利,不仅免费提供住宿和必需的生活用品,一日三餐也与官兵们一起用餐,让他们生活无忧。

 

官兵们还会帮忙打扫车内卫生,维修宿舍的水电。张青山则时常向官兵们传授瓜菜的管理技巧,帮他们打理菜园。

 

大泽山驻军部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条客运班线为官兵和家属来访提供了极大方便,自上世纪70年代开通以来,备受官兵的好评,也给驻地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军人、军属都为这一暖心惠兵的务实之举点赞。

 

一条小小的客运班线密切了军民关系,也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的良好氛围。

 

汽车总站

 

拥军专线还有一条开往昌邑,尽量减免相关费用

 

潍坊汽车总站站长董文昌介绍,上世纪70年代初,平度还属于潍坊管辖,为响应政府双拥工作要求,为方便大泽山驻军官兵来潍坊城区乘坐火车、看病、办事等,车站将潍坊至沙河的客运班线延长至大泽山腹地,至今这条线路开行已近半个世纪。

 

1993年,车站实行线路承包制以后,张青山就一直在这条线路上运营。“张师傅为人热情、真诚,这么多年来,除了十几年前的一次烧伤,几乎没请过假,一年当中超过360天在路上,没有发生过安全驾驶事故。”董文昌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出行方式的多样化,这条线路的经营状况不如从前,张青山也一直坚持着。为了鼓励他继续将这条线路开下去,车站尽可能地为他减免了相关费用,营运过程中遇到问题也是尽力帮其协调解决。

 

董文昌说,多年以来,车站一直保持着双拥的光荣传统,除了至大泽山腹地的这条线路,至今还保留着开往昌邑北部部队驻地的另一条拥军专线。不仅如此,车站开设有军人专用售票窗口、检票通道及候车室,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看到军人乘车也会热情引导,确保军人乘车优先,伤残军人还享受票价优惠。

 

“每年春运等重要节假日,驻潍武警部队还会派出官兵到车站维持秩序、协助安保,军地双方保持着亲密来往。”董文昌表示,接下来,车站将继续发扬拥军传统,积极支持部队建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化军民鱼水情谊。

 

朱朱侠评:

 

接替父亲的拥军重担!他,朴实而憨厚,他又将邮路架设起来,像张青山一样在客源稀少的同一条线路上跑了二十多年的驾驶员,他独一无二!随着国家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大山里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客运市场受到了冲击。

 

“客源太少,没法干了”,他说。为了保住这条唯一与外界联系的兵线,张青山开起了“邮车”,将外界的消息和包裹带进大山,送进军营和村庄。

 

今年56岁的张青山,作为新时代的交运人以”无我之心“诠释了交运集团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一条拥军线,很好的映射出企业的发展历程,”心中无我,心系国防,交通扶贫“交运人干的朴实而无华。坚持是交运人的品德、坚守是交运人的执坳。新时代交运人的精神在传承、在发扬、在挖掘。”无我之心”是新时代的交运人的精神源泉。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烟台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军会议暨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下一篇:社会力量参与 济宁这个协会给退役军人更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