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71年的“重逢” 威海外孙女来潍寻烈士姥爷
8月15日,潍坊革命烈士陵园迎来一位来自威海的客人,她是李文卓烈士的外孙女于星华。今年46岁的于星华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姥爷,完成了母亲的愿望,也圆了一家人71年的寻亲梦。
从未谋面的亲人
8月15日,农历七月十五,恰逢中元节。刚刚经历过台风的洗礼,潍坊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秋天的味道。
在静谧肃穆的潍坊革命烈士陵园里,于星华试图在这里寻找自己的姥爷。寻人的线索少得可怜: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一枚生锈的军功章、一张破旧的奖状。奖状上姥爷的名字叫李文卓,1948年4月11日,在潍县战役中为完成任务光荣殉国,牺牲时年仅24岁。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革命烈士纪念碑显得更加巍峨高大,于星华在潍县战役烈士墓的英烈名单上仔细寻找姥爷的名字,但墓碑上刻着的1416个名字中没有李文卓这三个字。于星华有些失望,可关于姥爷的一切,她也仅仅是从去年才开始慢慢了解的。
2018年的一天,威海退役军人事务局上门采集信息,于星华的母亲李月凤从一个箱子里翻出一个包裹,由此打开了一份尘封71年的记忆。包裹里是一张老照片、一张奖状、一枚军功章。母亲告诉于星华,照片上的小伙是自己的父亲。
今年72岁的李月凤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父亲牺牲时,她还在母亲的肚子里,仅仅两个月大。作为遗腹子,李月凤的童年十分坎坷,在她两岁大的时候,生母忍痛将她送给同村的一个寡妇后改嫁,由于养母未再嫁,李月凤这一生从未感受过父爱。父亲这个词汇,也成为她心中不愿触及的伤痛。可李月凤一直知道自己是烈士的后代,她想寻找自己的父亲,奈何无从找起。
这次采集信让李月凤内心泛起了涟漪,她向女儿于星华讲起了关于父亲的故事,这个从生母那里听来的故事短得仅用几个字就可以概括:1948年4月11日,潍县城久攻不下,时任华野九纵二十五师特务营班长的李文卓背起炸药包冲向了潍县城墙壮烈殉国。一个月后,李文卓所在部队给李月凤的母亲送来了奖状和军功章,李文卓被记一等功。
从那时起,于星华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姥爷,一定要帮母亲找到从未谋面的父亲。
无名的烈士
寻找姥爷不容易。于星华四处查找资料,了解关于潍县战役的一切。
那是一场惨烈的战役。1948年4月2日,潍县战役打响,主攻部队正是姥爷李文卓所在的是华野九纵。战役共持续25天,共有1432人牺牲。1999年潍坊市修建革命烈士陵园,园内为1400多名潍县战役革命烈士修建圆形合葬墓。于星华猜测,姥爷应该就是被安葬在了潍坊革命烈士陵园。8月14日,于星华在同事的陪伴下启程赶到潍坊,开启她的寻亲之旅。
8月15日上午,于星华来到了潍坊革命烈士陵园,可是潍县战役公墓烈士名单上并没有姥爷的名字。在烈士陵园工作人员的热情帮助下,于星华在山东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找到了一个名叫“李文左”的名字。李文左,男,籍贯山东省乳山县午极公社辉湛大队,生于1924年4月,党员,华野九纵二十五师特务营班长,1948年4月于潍县战役中牺牲,获得一等功一次,安葬地潍县。
除“左”字有差别外,其他信息完全相同。工作人员认为,这份名录是后来采集信息录入的,左字和卓字发音相近,也许是当时误录了。姥爷的名字到底是李文左还是李文卓,于星华搞不清楚,连她的母亲李月凤也不确定。于星华告诉记者,姥爷是家中独子,亲人早已离世,没有人知道更详尽的信息。
工作人员告诉于星华,奖状上的名字应该更可靠。于星华注意到,英名录上和姥爷同村的共有12人,他们年龄相当,看着这些名字,他们冲向敌人倒在枪林弹雨中的情景不禁浮现在眼前。
待刻的名字
工作人员告诉于星华,除了被家属迁回原籍的,这里是潍县战役烈士安葬的唯一陵园,基本可以确定李文卓烈士就安葬在这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李文卓老人属于无名英雄,他的名字没有刻到碑上,也许是因为当时烈士的墓碑年代久远无法辨认,还有就是一直无亲属认领,目前,潍县战役中的无名烈士多达500多人。
“一定要把姥爷的名字刻在墓碑上”,于星华坚定而期待地说。
于星华向潍坊退役军人事务局打电话咨询,对方也查询到了李文卓烈士的相关信息,工作人员表示,只要她提供有关烈士的资料即可申请,申请通过后,他们会给陵园下一个通知,到时候烈士的名字就可以加刻在潍县战役烈士公墓的墓碑上。
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于星华手捧鲜花,提着祭品来到了公墓前,圆形的公墓上青草郁郁葱葱,下面安葬着所有在潍县战役中牺牲的英烈,其中包括500多名无名烈士。
“姥爷我来看你了,我终于找到你了!”于星华对着墓地哽咽地诉说。
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找到了,当于星华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欣慰地说,谢谢女儿帮她圆了七十多年的心愿。于星华告诉记者,等为姥爷刻名字的时候,她会带着母亲和家人一起来,让阔别71年的父女相聚,让中断的血色基因继续传承。
|
|
上一篇:聊城安排部署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 下一篇:万德街道成立各村(居)退役军人服务站并开展退役军人等优抚对象走访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