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基因融入孩子们的血脉
来源:聊城日报 时间:2020-04-01
我叫王忠祥,71岁,祖籍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父亲窦全林,1927年生,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冀鲁豫军区独立旅,卫生员。1949年2月独立旅改编为二野,参加渡江战役,在渡江战役中牺牲,年仅23岁;母亲李芳华和父亲是同乡,参军时间和父亲相比稍后,入伍时为冀鲁豫军区独立旅文工团战士,1949年部队整编后因身孕(本人)及环境恶劣,不得已脱离部队。我出生后,母亲再回部队时全国已解放(我是1949年9月10日生人),即和父亲失去联系,直到1957年3月正式通知,父亲已牺牲,军属改为烈属。后母亲带我改嫁到山东聊城侯营。为便于抚养,随养父王姓,将窦忠祥改为王忠祥,母亲于1976年因病离世。
1970年党和政府知道了我的情况,恢复了我的烈士子女待遇。1971年为我安排了工作,又培养我成为企业领导,先后任聊城地区皮革公司副经理,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是吃着百家饭过来的。走到今天,拍着良心说:“我是在党的哺育和培养下长大成人的”,我时常对儿女说:“咱们全家与党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没有党就没有我,也就没有我们全家”。
1987年4月,我志愿从多年的积蓄中拿出1000元,作为入党后的第一次党费上交党组织,这是我对党感恩的第一次付出。2015年退休后,为报党恩、国恩、家乡恩,志愿回到家乡侯营村从事关工委工作,先后任侯营镇关工委副主任、侯营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忠祥“五老”志愿者工作室主任等职。我通过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流动大讲堂,开展夏令营、冬令营主题活动,打造红色文化学习基地,重点围绕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努力践行了一位夕阳红志愿者的红色事业,受到了领导肯定、志愿者追随、百姓点赞、孩子受益的社会效果。
举办流动大讲堂
2015年之初,我通过报纸、杂志收集整理了大量爱国主义教育资料,自费制作了108块党史、新中国史展板和98块国防教育展板,用电动三轮拉着这些展板巡回宣讲。截至目前,我已走遍了全镇64个村、全区20余所中小学和侯营镇所有企业、机关单位,受教育的干部群众近万人。流动大讲堂刚开始,有的群众不理解:“上级给你多少钱啊?”,我回答他们:“一分没有,完全是义务劳动”。村民哈哈大笑:“不相信,这老头子没一分钱还讲得这么带劲”。遇到这种尴尬的场面,我就从身边的事说起:看病能报销,种粮有补贴,老年有养老金、坐公交免费,吃的喝的用的,哪一样和以前有法比啊?这样一拉,不理解的也开始鼓掌了,临走的时候,他们帮着装车,还问我啥时候再来。
编写红色教材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为了更好地讲解红色历史,2016年我从收集本镇本村的英模烈士入手,自费跑遍了聊城市八个县区的民政局、烈士陵园,两次往返河南开封烈士陵园收集资料,最终找到有据可查在开封战役中牺牲的聊城籍烈士154名,其中我们东昌府区92名,明确记载安葬在开封的28人,只有7人安葬在本村,其他烈士没有记载安葬地点。2017年9月,我带着6位烈士亲属去开封烈士陵园祭奠亲人,到达现场一见烈士名单,亲属都哭了。回想起那个场景,至今我还非常激动,尤其是东昌府区侯营镇于营村张续中烈士的儿子张善友当场泪如雨下,跪地向牺牲的父亲磕头;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很多烈士牺牲时,没有结婚,亲属对他们的情况掌握很少,如不及时挖掘整理,一定会被后人遗忘。为此,我戴着老花镜没黑天没白天地将154名烈士名单和事迹材料整理出来,每年清明节,我都组织烈士亲属和孩子们前去缅怀先烈,给孩子们编写了一部身边的红色教材。
开展“国旗进校园”活动
2015年以来,每年暑假寒假,我都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活动配合市、区退役军人局开展“国旗进校园”活动等,邀请建国前的老党员,结合自己的革命战争经历,给孩子们讲述抬担架、救伤员、参加渡江战役的红色故事;邀请聊城大学的专家教授前来给孩子们介绍黄继光、邱少云、方志敏、董存瑞等红色人物的革命事迹;邀请聊城监狱的干警给孩子们上法制教育课,小孩们听得大眼瞪小眼,可带劲了。同时,我还充分利用五老志愿者工作室,组织孩子开展唱红歌、看红片,激发孩子的爱党爱国热情。
培训红色小小讲解员
夏令营主题活动期间,我们还邀请孔繁森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为孩子们讲解孔繁森的先进事迹,并组织孩子参观孔繁森纪念馆、范筑先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团入队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今年7月我们又举办了传承红色基因小小讲解员培训班,22名中小学生经过5天的专业培训,练习讲解了刘胡兰、毛岸英的故事,熟练掌握了讲解姿势和讲解技巧,他们将作为红色火种把这些故事讲给亲人听、讲给同学听、讲给社会上的人听,帮助孩子从小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这些红色印记永远定格在他们童年的脑海里,保存在他们人生的底片中,让孩子从这里触摸历史、启迪思考,读懂“不忘初心”的少年版本。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
在开展红色专题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邀请国学讲师、传统文化讲师,从孝道经典诵读、24孝图讲解入手,逐步深入地开展感恩励志教育和礼仪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就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引导他们在家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在学校做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结业典礼时,我们还邀请孩子家长前来参加,让孩子向父母行礼,给父母洗脚,增进亲子感情,营造感恩温暖、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截至目前,接受教育的孩子达1500余人,人多的时候,一条板凳坐三个孩子也是常有的事。办班5年来,老师和孩子家长普遍反映,打架斗殴的少了,团结同学的多了,网吧打游戏的少了,参加公益活动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报名参军的多了。我们当地一名因打架斗殴而被监外执行的人员,因在我们这里从事传统文化做义工,被媒体报道后,司法部门予以表扬并减轻了处罚;泰安肥城幼师李婷婷拖着七、八个月的身孕,仍坚持前来授课,很是让人感动;红色教育大课堂还吸引了安徽、湖南、北京等地的道德模范、大学教授、文明市民等200余名志愿者前来参加公益活动。
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一是筹建红色村史馆,让传承红色基因场所。我们挖掘了红色资源、编制了红色教材,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流动大讲堂,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在每一个接受教育的村民和孩子中印下了深深的烙印,为了解决红色活动场所的问题,2017年,我萌生了建立红色村史馆的想法,资金和选址是最大的难题,我把想法给侯营镇党委书记汇报后,没想到的是书记立即就安排人员帮助选址,并带头捐款2000元,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志愿者和村民纷纷响应,10天捐款15万余元,2018年8月侯营村红色村史馆顺利建成开馆。
二是打造红色文化长廊,让弘扬红色文化有氛围。为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让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色精神,融入红色环境,我个人率先拿出3万元,制作了高规格的红色红色教育宣传栏18块,动员志愿者捐款30余万元,新建了烈士纪念碑、爱心人士光荣碑、雷锋雕像和家风家训长廊,我还雇佣民间书法家在临街墙体.上粉刷红色标语,8块钱一个字,一天就花费640元。
三是开展文明乡村树新风系列活动,让红色教育落地生根。2018年以来,我们每年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志愿者”评选活动,对评出的好媳妇,我们把写有“教女有方”的锦旗,敲锣打鼓地送到女方娘家,感动的娘家人热泪盈眶;每年重阳节我们都慰问村上的贫困老人,给他们发蛋糕、买水果,组织他们一起吃水饺;腊八节给村民熬腊八粥,有的人一气喝两三碗。2019年上半年,我们又相继成立了扶贫济困、敬老爱老、雷锋奉献等10个工作协会,为百姓办实事、办真事、办好事、办正事,助推乡村文明振兴,让红色精神和学习成果在群众心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经过5年多的实践,我深信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在我今后的夕阳余辉里,我将把初心化为恒心、把使命化作担当,继续给孩子们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努力把红色基因融入他们的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他们的力量,与孩子们一起.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创造新的辉煌。
|
|
上一篇:英烈从未走远,寻找仍在继续--淄博博山区,寻找英雄回家(图文) 下一篇:手绘寄语 致敬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