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退役军人资源 化解“民参军”痛点
实践证明,民企参与军品预研、科研、试验、生产、修理过程中,常常面临三大痛点:参军渠道不畅;军品应收账款难以及时到位,存在资金断链风险;承制承修武器装备质量责任风险大。
有“经营之神”美誉的松下幸之助说过:“造人先于造物。”笔者以为,用好退役军人这一独特的人力资源,可有效化解企业“民参军”的诸多痛点。
官方统计显示,2001年至2016年,我军军官退役84.5万人,其中18.17万人选择自主择业。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又有许多战友退役并选择自主择业。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迈进,退役军人理所当然成为最可宝贵的人力资源。
特殊经历决定了退役军人可以当好军方的得力助手。相当数量的自主择业军官曾常年在装备部门任职,接触甚至直接分管军工四证办理、审定价、采购、计划等工作,熟悉工作程序、规章制度。“民参军”企业需向军方咨询和办理的业务量很大,需求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各领域。军方不可能像地方政府的政务中心一样,组织现役官兵在各地设置服务窗口。如果军方和政府合作,鼓励、扶持有相应资质、经历的退役军官组建专业规范的咨询服务机构,军方统一进行资质认证,地方政府负责日常监管,市场化运作,规范化服务。此举既能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既有专业特长,实现高质量创业就业,又能为“民参军”企业提供可靠渠道,极大地压缩非法社会组织打着“军民融合”旗号招摇撞骗的活动空间。
职业敏感决定了退役军人能够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各地党委、政府对实施军民融合国家战略越来越重视,但站在自身角度规划产业发展和军民融合的多,对军方需求了解不多不深不细,交流衔接不经常不深入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量的创业群体、企业瞄准军民融合领域,融资需求十分旺盛,同时又普遍反映对军民融合项目看不准、把不透,尤其对这些产业或项目在军方的认可度、发展前景无法准确判定。如果鼓励和支持一批退役军人与专业投资人士共同组建创业机构、投资机构,在各级政府扶持和监管下规范运营,既可以发挥退役军人对军工行业理解透彻的优势,又可以协助地方政府更加全面、深入、实时地了解军方现实需求和长远需求。譬如,四川省与空军相关部门筹划建立军民融合全面合作机制,以及四川省与湖北省的关联产业发展衔接,空军退役军官团队就发挥了积极的联络和助推作用。
超乎寻常的信誉度和忠诚度决定了在助推央企国企混改中,退役军人同样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墨子有云:“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由于种种原因,在混改试点过程中,尽管社会资本参与热情高涨,央企国企对于吸收社会资本却十分谨慎、信任不足。以退役军官为主体的投资机构参与混改,作为诚信之“结”,既可满足股份多元化要求,又可以有效化解央企国企对纯民营资本和纯财务投资者的一些疑虑。退役军官团队参与,能够帮助目标企业挖掘军民融合市场空间和自身成长潜力;能够有效解决省际、军工集团之间信息沟通衔接不对等、不通畅的问题,通过跨省、跨集团方式和市场化手段助力产业链衔接,更充分地利用各地、各军工集团的优惠政策和资源。
|
|
上一篇:用真情干真事 第一书记感动村民心 下一篇:吕允鹏—在磨砺中铸就辉煌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