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社会活水 让“双拥之花”更加绚丽 ——威海市环翠区积极走出一条社会化拥军之路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以及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起步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威海市环翠区是革命老区、红色沃土,拥有“十八里担架道”“地下交通站”等双拥基因,自1991年起,已连续8年被评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城。环翠区双拥工作之所以春色满园,得益于越走越宽的社会化拥军之路,遍及环翠大地的民间拥军组织和拥军个人如繁星点点镶嵌夜空,扮靓了这座海滨小城的拥军图景,他们是如何把爱国拥军之路越走越宽的呢?
看点一:先进典型点燃当地群众拥军热情
“一提起柳立莲,战士们都说她是个爱兵的好妈妈,有些已经退伍好多年的战士,还跟她保持着联系。”海军91827部队某部王教导员说,在他们军营,柳妈妈是官兵们最尊敬和爱戴的人。尽管,大部分官兵的年纪已经和她的孙辈相仿,可官兵们一直叫她柳妈妈,因为老人对战士们的爱就像母亲一样。
柳立莲所在的东山社区有着光荣的拥军传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便有王秀英20年送出2000双拥军鞋垫的故事,她所用的那根针也被驻威部队官兵亲切地称做“拥军针”。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驻军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拥军针”的主人也传递了一代又一代,但是吃“兵妈妈”做的饺子、穿“兵妈妈”做的鞋垫、盖“兵妈妈”缝的被子,在当地驻军官兵的生活中却从未间断过。
“这根‘拥军针’陪伴了秀英大娘半生,一定要继续传承下去。”在老“兵妈妈”王秀英去世后,身为环翠区东山社区楼宇支部书记的柳立莲义无反顾地接过了“拥军针”,也接过了每年为驻军官兵缝制100双鞋垫的“光荣任务”,当起了“柳妈妈”,一干就是12年,期间曾被评为威海市双拥先进个人,并记二等功。柳立莲不仅自己致力于纳鞋垫,还积极鼓励更多人加入拥军队伍,每年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柳立莲都会组织社区的党员、群众去部队,为连队干部、战士包饺子、包元宵、包粽子、拆洗被褥。闲暇时间,她还邀请一些家在外地的战士到家中做客,为他们做上一顿海鲜大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做一件事情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下去。在柳立莲的带动下,东山社区于2016年组建“兵妈妈”拥军志愿服务队,她亲自担任队长。随着这支拥军队伍一天天壮大,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这座城市和这里的每一个人。海天社区爱心军嫂——于静、“流动红色广播站”——陈文海……一个个生动而形象的称谓,在当地群众和驻军官兵中流传开来。据统计,像柳立莲这样长年坚持拥军的个人,在当地还有很多,他们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拥军队伍,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感动着每一位驻威部队官兵,也带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看点二:民间拥军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某天深夜,正在外地出差的驻威某部队张指导员,突然接到爱人的电话,说她身体不舒服,想去医院看看。由于和爱人都不是本地人,没有亲戚可以救助,万般无奈之下,张指导员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拨通了汇通“拥军车队”司机黄大姐的电话。此时,开了一天车的黄大姐早已休息,接到电话后,她二话没说,问清楚详细住址后,及时开车把张指导员的爱人送到了医院,并帮助她办理了住院手续,待一切都安顿好以后,天已经大亮。离开医院时,黄大姐给张指导员发了个短信说一切都平安,让他放心。每当提起此事,张指导员都说:“我这一辈子都感激黄大姐。”
在汇通“拥军车队”,像这样暖心的拥军故事,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8月1日成立以来,汇通“拥军车队”先后向现役军人军属发放免费乘车卡3万余张,免收乘车费80余万元,提供各类服务10万余人次,车队的每一名司机都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呵护着这里的每一位官兵。
二十年,时光荏苒;二十年,岁月变迁。“拥军车队”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对驻威部队官兵的感情却始终没淡。车队负责人柴常阳经常讲:“‘拥军车队’成立的初衷就是为驻威部队官兵服务的,宁可司机少赚钱,也不能让官兵脸上少微笑。”
被表彰为“山东省社会化拥军示范单位”,被驻威部队官兵亲切地称为“拥军路上的文明使者”“军中的士”……是汇通“拥军车队”20年拥军最好的见证,也是最好的回报。
“拥军车队”的事迹只是该区民间组织自发拥军的一个缩影,也为该区积极探索新时代社会化拥军提供了鲜活经验。据了解,该区近年来始终立足新形势下双拥工作面临的新背景、新要求,以培育民间拥军典型为抓手,积极推动民间组织参与拥军优属工作,先后涌现出“拥军影楼”“心丝带”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化拥军组织30余个,同时还建成了27个军民共建点,来自各行各业的拥军组织,在温暖这座城市的同时,也激发着每一位驻威部队官兵的戍边热情。
看点三:爱心企业拥军惠军模式持续升级
“退役军人创业产业园,是退役军人的一大福音,也是我们军创企业的坚强后盾……”。该区日前为新建成的5家退役创业产业园举行集中授牌仪式,军创企业代表周长鑫在发言中激动地说道。
据了解,退役以后,周长鑫一直从事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曾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16年,他带头创建了威海格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被威海市政府认定为“一企一技术”研究中心、威海市膜技术研发中心、威海市污水集约化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现在是哈工大(威海校区)项目研发合作单位、产学研合作单位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但是创业初期,对市场环境了解不深、自身社会经验缺乏、专业技术不对口……这一道道难题,成了挡在周长鑫面前的拦路虎。
“区里好多创业产业园项目资源成熟、服务团队完善,政策支持大、配套设施齐全,为何不把你的公司入驻进去?”很多朋友向他建议说。最终在多方帮助下,周长鑫“拎包入住”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成功“搭车发展”。
据了解,通过对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情况进行摸排,该区现有军创企业270余家,但多是一些小微企业,规模和技术实力都比较有限,而且目前还有560余名退役军人表达了就业创业意向。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单靠政府的力量来推动,效果肯定不理想。鉴于周长鑫的成功案例,该区主动对规模以上的创业产业园逐一进行走访调研,对接项目资源、推荐人才,走访中多家园区负责人表达了孵化军创企业的意愿,并且结合退役军人创业需求、学历层次、技术水平等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和技术帮扶措施。为充分积累经验,继而在全区推广,该区采取“先行先试”的方式,在豪仕达、银凯特等5家创业产业园进行先期试点,并进行集中授牌。自建成以来,共帮助100余名退役军人在园区就业,已入驻或正在洽谈入园的军创企业达30余家。
为突出尊崇氛围,各退役军人创业产业园又相继在园区内创建退役军人服务站,并选聘技术水平高、号召力强的退役军人职工担任站长,配齐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为在园区内就业创业的退役军人提供政策解释、学习培训、业务指导、帮扶解困等服务,着力为退役军人打造一个心灵碰撞、情感交融的家园,不断激发退伍军人干事创业激情,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退休工人、退伍军人加入到拥军队伍,一颗颗民间拥军“火种”正以“燎原之势”点燃这片红色沃土的拥军热情。
|
|
上一篇:烟台高新区夯实退役士兵安置报到“一件事”流程再造服务 下一篇:东营市退役军人“互助式”共建志愿服务活动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