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退役军人

你们的守护,我们永远铭记!听听一等战功获得者的故事

来源:聊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时间:2022-08-10

编者按
■ 夏旭光
又是一年建军节!
山河无恙,是因为无数先烈前赴后继,将鲜血抛洒;国泰民安,是因为千万英雄舍家纾难,将生命奉献。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新时代更是成就英雄的时代。
今天,我们正全力建设“六个新聊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的新征程;今天,我们正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而努力奋斗;今天,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景光明。
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不少“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更加需要英雄,需要弘扬英雄精神。
101年前,南湖红船上的摆渡人捧出光明的火种;95年前,一声枪响,为中国革命开创出崭新的纪元;从那时起,聊城这片土地上便点亮红色火种、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的聊城儿女书写了一个个不朽的传奇!
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可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熠熠生辉。一位老兵的故事是经历,众多老兵的故事是历史。他们曾经征战沙场,脱下军装后在新的岗位上发挥正能量;他们曾经保家卫国,退役后将红色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他们把危险和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今天,让我们走近获得战时一等功的这五位老兵,聆听他们赴汤蹈火九死一生,感受他们烈火硝烟浴血沙场,体会他们用忠诚书写军人本色、用行动诠释初心使命,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
建军节,向英雄们致敬!

葛士田:
深藏功与名 光辉梦与路
在一块木制的黑色牌匾上,刻着“人民功臣”四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依然清晰,这是观城县第五区人民政府于1949年刻制的。
这块“人民功臣”的牌匾是葛士田在解放战争中立功时获得的。70多年来,葛士田用它压着自家的粮食缸,从未向别人提起过自己曾经的辉煌。
葛士田,莘县人,六级伤残军人,1926年生人,1943年9月在山东观朝县(今樱桃园镇)参军。他参加过临汾战役、秦岭战役、太原战役、解放西北、西南剿匪等。
在1948年12月太原战役中,葛士田因战斗勇敢荣立旅一等功一次,1949年4月,因战斗勇敢荣立军一等功一次;获得“人民功臣”奖章、解放太原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1949年,观城县第五区人民政府向其发放“人民功臣”牌匾。
1948年3月,葛士田随部队参加临汾战役,在战斗中受伤。1948年10月,他随部队在太原以南18公里处的小店镇设伏,全歼国民党军暂编第44师。
从1948年3月至5月,临汾战役长达72天,共歼国民党军2.5万余人。临汾战役的胜利使晋南地区全部解放,为之后进军晋中消灭阎锡山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次战役中,葛士田同战友们英勇冲锋,不顾个人生命,终于换来了临汾战役的胜利。
每次葛士田谈论起战场上的经历,总是说自己“死”过两回。一次是在临汾战役中,葛士田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一颗子弹擦着我的耳朵飞了过去,感觉热乎乎的。”另一次是战斗时,一颗炮弹在葛士田身边爆炸,弹片击中了他的左胸,直到1991年才把弹片取出。
1954年葛士田退役。葛士田说,当年和他一起奔赴战场的战士很多都没有再回来,想起他们,自己还有什么资格去显摆。老英雄就这样藏起一身荣光,将一堆军功章压在了箱底,一块“人民功臣”牌匾藏在了角落。
葛士田的事迹先后被《中国退役军人》杂志、《人民日报》、《国防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学习强国平台等各级媒体、平台广泛宣传。

步同良:
尘封军功章 砥砺开新篇
为了救战友,步同良将一条腿永远留在了战场上;这位战场上的英雄,转业后却把军功章深深藏于箱底,在银行的一线柜台上一站就是30年。
尘封“军功”三十载,但是迎难而上、为党和国家而战的军人本色、党员精神,步同良却保持了一辈子!
步同良,1964年12月出生于茌平,1983年入伍,1985年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他参加了对越防御战。战斗期间,他每天背着几十公斤的战备物资或伤员,穿行于敌人的炮火封锁区。最多的一天,要往返30多个来回,受伤成为家常便饭。在719战役中,他主动要求到最前沿阵地,但在背第11名负伤的战士返回途中,不幸踩上地雷,失去了左腿,荣立一等功。
1987年1月,步同良退役后进入中国农业银行聊城茌平支行博平办事处工作。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他尘封军功,带着伤残迎难而上。步同良白天学习业务知识,晚上练习珠算、点钞。经过努力,他在短时间内掌握了银行工作的基本技能。
“我是一名党员,哪里最需要,我就去哪里。战场上死都不怕,苦点怕什么?”步同良内心十分坚定。他在茌平区的乡镇网点博平办事处工作了26年,不论刮风下雨,他总是出满勤、干满点,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步同良自家日子再难也从不向组织开口。“党把我培养成一名军人,又给我安排工作,我就要努力为党、为人民做点事!”2017年,步同良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他创办了“步同良党代表工作室”,架起了党群沟通、纾忧解困、服务基层的“连心桥”。除承担本职工作外,他利用业余时间走进社区、面对群众,变身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权力运行的“监督员”、便民惠民的“服务员”。
近年来,步同良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一届全国金融道德模范、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度银行业最美人物、第十四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山东省第六届全省道德模范、总行五一劳动奖章、总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步同良工作室”被全国金融工委授予“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被山东省财贸金融工会授予“步同良创新工作室”和“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被山东省农行授予“劳模创新工作室”等称号。

张宝军:
铁血保和平 忠诚护正义
张宝军,195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76年12月参军,1986年12月退役,参军期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一等功,并被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青年新长征突击手”称号;退役后,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的“检察荣誉章”,并被聊城人民检察院授予“优秀侦查员”“优秀办案人”等。无论是在部队、在战场,还是在反贪战线、在退休之后,他始终保持无畏向前的冲劲,从战场上的戎马英雄到工作中、退休后的模范先锋,他用奋斗不止书写着灿烂光辉的人生。
1979年3月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张宝军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在攻打809高地的战斗中,张宝军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第一个冲上越军山头,用爆破筒、集束手榴弹,连续炸掉敌人三个机枪火力点,扫清了障碍,保障了部队进攻战斗的顺利进行。他在头被震晕、双耳被震聋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部队党委给他记一等功。
转业到检察机关后,张宝军始终把“淡泊名利,忠实于自己的职业”作为个人的人生信条,不居功,不骄傲,勤奋学习,扎实工作。他先后从事法纪检察、民事行政检察和反贪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从事法纪检察工作期间,他办理的案件最多;担任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期间,在无经费、无办案车辆的情况下,带领全科人员,靠骑自行车、步行、坐公交车等方式外出办案,努力为弱势群众伸张正义……
工作中,张宝军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亲自制定侦查方案,亲自询问和记录,在法纪检察、民事行政检察以及反贪等部门中,均保持了办案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纪录,曾先后立功受奖21次。
2016年正式退休后,他加入“五老志愿者”队伍,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关心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中。清明节到烈士陵园给前来扫墓的机关干部作报告、给检察干警上党课,作党史国史教育报告,到中小学给孩子们讲战斗故事,讲退役不褪色、转岗不转志的故事。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7年,他被聊城市关工委评为“五老志愿者”先进个人。2018年,获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的“检察荣誉章”及证书。201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


徐希芳:
丹心向党红 军歌永嘹亮
战场上,他作战勇敢、英勇负伤,被授予一等功;退役后,他在高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岗位上继续保持和发扬军人的优秀传统和军人本色,以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老兵丹心向党红、全心全意为百姓”的雄壮“军歌”。
1985年3月,徐希芳跟部队奔赴云南老山战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他用忠诚、英勇诠释军人的铁骨担当。1985年5月31日,越军偷袭阵地,徐希芳腰部被子弹击穿,简单包扎后继续战斗。经过三天两夜的激战,徐希芳所在的七连赢得胜利。
1985年12月2日,他主动请缨,参加敢死队攻打越军968高地,兼战地摄影师。在枪林弹雨中,他扛着“大21型肩扛录像机”紧跟队伍步伐,把最真实的战斗场景拍摄下来,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影像资料。战斗中,一发炮弹在徐希芳身边爆炸。他把录像机紧紧抱在怀里,机器保住了,他却被震昏过去,头部和耳膜被炸伤。由于作战英勇,成绩突出,徐希芳荣立一等功。
从部队转业后,徐希芳继续发扬军队优良作风,把在部队中锤炼出的政治品格和优良作风带到新的工作岗位和人生舞台,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在高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徐希芳主动靠上服务,遇到对政策不理解的战友,他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将信访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
2021年4月,高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老兵工作室成立,徐希芳担任工作室负责人。他认真处理退役军人反映的问题,常常邀请优秀退役军人代表做客老兵工作室,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拉近了彼此距离,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徐希芳还全身心投入该局“红色基因传千古,铁血丹心映山河”主题宣讲活动中,并担任宣讲团团长,走进社区、学校、机关单位,开展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入伍新兵“军营第一课”、退役军人“归雁第一课”等宣讲活动,并承担起县传承红色基因双拥馆讲解员的任务。
“国家对退役军人真是关怀备至,让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徐希芳说,人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干点实事最重要!多年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因工作出色,2021年4月,徐希芳被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授予“最美聊城人”称号,2022年6月被县委宣传部授予“高唐三十佳”称号。

王栋广:
碧血染沙场 薪火永相传
王栋广,1966年2月出生,高唐县尹集镇人,1983年10月入伍。1985年5月,王栋广参加对越防御作战,他所在的连队驻守老山前沿1072高地。第一次,他们驻守了七个半月,第二次,他们驻守了两个月。
火线入党时的誓词,血与火的考验,虽然已过三十多年,却时时浮现在王栋广的眼前,刻刻回荡在他耳畔。1986年4月,王栋广火线入党。在阵地上,面对鲜艳党旗,他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王栋广依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战地火线入党,是我一生最光荣的时刻!”
1986年5月26日—31日,王栋广和他的战友们坚守在阵地,打退了敌军一个加强营的多次进攻。5月30日夜,王栋广发现了越军侦察队,为避免暴露目标,他沉着冷静,等敌人靠近后,果断拉开手榴弹掷出,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当天晚上,王栋广和战友们击退了敌人三次偷袭。
“假如我牺牲了,你们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要记住我们的入党誓词。”这是出征前,生死离别时战友们最后的嘱托与共勉。5月31日凌晨4时许,王栋广在越军炮击中左手臂受伤,但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坚守在最前沿。天亮后,敌军发动了大规模炮击,一颗炮弹就在王栋广身边爆炸,造成王栋广全身大面积受伤。
“是战友把我背下阵地,送到后方治疗。”后来,王栋广了解到,连队牢牢守住了阵地,牺牲了1名排长和8名战士,消灭了71名敌人。
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出色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王栋广荣立战时一等功。
1986年底,王栋广转业到高唐国棉厂工作。2017年7月,王栋广来到了新的岗位——社区退役军人公益岗,他依然保持和发扬了军人的优良作风。
“我是军人,也是共产党员,时刻准备冲锋在前,这就是老同志该有的样子!现在的年轻人对战争了解得不多,我还要自觉树好退役军人形象,努力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是王栋广挂在嘴边的话。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东营市军休中心召开2022年度新接收军休干部座谈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