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退役军人

淄博市淄川区 “兵支书”张纪帅:兵支书当好“领头雁”鏖战乡村振兴主战场

来源:山东广播乡村频道  时间:2022-09-16

   “兵支书”是退役军人的中坚骨干和优秀代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被大家熟知的“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原沂源县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朱彦夫就是“兵支书”的楷模。退役军人事务部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兵支书”工作,多次作部署、提要求。


  为全面展示我省“兵支书”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示“兵支书”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服务三农风采,树立退役军人的良好社会形象,搭建“兵支书”村发展壮大的平台,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制作播出全国首个讲述兵支书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大型融媒体专栏及系列活动:带领群众跟党走·共同富裕显身手——“乡村振兴,山东兵支书在行动”,4月25日正式开播。

  本期榜样: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东峪村党支部书记张纪帅

  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东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纪帅1982年2月出生,2000年至200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仪仗队服役。200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2014年回到了家乡担任东峪村党支部书记。

  驻港部队的两年军旅生涯培养了张纪帅坚强、敢于担当的性格。近年来,张纪帅先后被淄博市评为“淄博市优秀退役军人代表”、“淄川区百名好支书”,被中共淄川区委评为“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淄川区十大杰出青年”、“感动淄川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东峪村地处淄川区南部山区,村域面积约1.76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151户385人。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路由淄川城区开车进入西河镇,从峰回路转到曲径通幽,东峪村静卧于山壑之中,坐落偏东,故名东峪。一进村,路边是哗哗作响的水渠和溪流,满目是静谧、幽深的传统村落,东峪村初感觉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颇为相似。往山上走,形态各异的民房将群山之中的窄窄沟壑充分利用,规模不大的村落却处处充满了人间烟火。半山腰,晶莹剔透的冰葡萄种植架一排排,等待游客前来采摘。山顶上,“集装箱”民宿和“公交车”民宿极具风格。游客不仅可以在住宿的同时俯瞰满是风情的东峪、更可以在“集装箱”顶吹着谷风,凭栏远眺郁郁葱葱的金鸡山、碧水荡漾的田庄水库。

  可在张纪帅刚回村的时候,却是另一番景象。当时村里是省“十二五”重点贫困村,由于地处深山腹地,交通极不便利,全村耕地面积仅有540亩,山林面积1800亩,村集体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几乎是一张白纸,老百姓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人均收入普遍较低,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44人,低保户10户16人,很多人为了温饱而发愁。

  虽然那时候张纪帅自己的小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可他却一直开心不起来。每每回到家乡,看到村里乡亲们靠天吃饭,领着一点微薄的收入,作为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张纪帅于心不忍。2014年4月,恰逢东峪村“两委”换届,张纪帅抱着饮水思源、为家乡父老服务的心态,放弃了年收入几十万元的事业,鼓起勇气参加竞选。凭着不错的口碑和老百姓的信任,经过严格的层层选举,张纪帅被选为东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进入村委后,他始终保持部队作风,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忠于职守,始终把困难群众放在第一位,事事上心,事事亲为。

  发展特色农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要摘掉“穷帽子”、改变“穷面貌”,仅仅依靠上级“输血”远远不够,必须找准乡村长远发展的道路,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为加快村民脱贫奔康步伐,张纪帅带领广大村民,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核桃、杂粮、蔬菜等特色农业,并牵头成立百樵牧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40余万元,发动村民发展核桃等经济林果400余亩、有机杂粮200余亩;新建20亩休闲采摘园,种植冰葡萄、猕猴桃和时令蔬菜等,让广大游客体验农耕文化和休闲采摘的乐趣,争取资金50余万元,新建占地2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厂,对农户生产的杂粮、小麦等进行统一加工、销售,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与多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农产品销售供不应求。通过特色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升。

  农业要发展,水、路是关键。上任伊始,张纪帅就多方筹集资金,把村内3000余米自来水管路进行升级改造,彻底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全村排查出30余套危房,积极争取政策,进行整修加固;三年的时间,3500多米的进村主干道彻底改造升级。

  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以企业龙头带动,广大小农户参与的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抱团发展。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淄博市百樵牧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200亩杂粮基地为纽带,对杂粮生产过程实行“统一技术、统一种植、统一投入品使用、统一包装销售”全方位跟踪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品牌创建,“东峪小米”等品牌逐渐打响,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注册成立长寿泉乡村旅游有限公司,采取“投资收益+入股分红”采取“投资收益+入股分红”方式,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通过就业带动、产业拉动等形式,年可带动100余户农户实行增收1000元以上,让农民稳定长期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发展乡村旅游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自小从村里长大,村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在张纪帅的眼中都特别亲切。怎样让村民靠山吃山还能增收致富呢?回村以后,张纪帅通过走访村里的老人、研究机构的专家,仔细盘点了东峪村的资源禀赋。经过与村两委商议,决定以“做好山水文章,建设生态旅游乡村”为突破口,牵头成立淄博长寿泉乡村旅游有限公司,采取“投资收益+入股分红”方式,实施乡村旅游开发。想通过走旅游开发之路让更多的人走进东峪村,感受家乡之美,带来客流,带来收入。因此,东峪村积极争取各类扶持资金,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利用村内闲置房屋先后改造“农家乐”3套、饭庄2户,新建集装箱式休闲房屋5套,改建房车基地1处,打造“农家乐”升级版;聘请专家对村东谷山56间齐兵营和200米城墙进行保护修复,新修(硬化)齐兵营旅游道路800米,新砌碎石林间便道1000米,并配套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其他旅游设施等,充分借助齐文化的发源地这一特定资源大力发展齐文化旅游,让外来游客观赏山村田园风光,吸引了大量城乡居民前来休闲度假,示范带动了区域乡村旅游业发展;新建20亩休闲采摘园,种植冰葡萄、猕猴桃和时令蔬菜等,并开展土地认领、葡萄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让广大游客体验农耕文化和休闲采摘的乐趣。年接待游客量8000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余万元,实现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东峪村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第五批省级传统古村落”“山东省景区化村庄”“淄博市森林村(居)”等荣誉称号。

  东峪村精品民宿展现的是一处独特的风景。作为一种乡愁与乡土相结合的产物,民宿其优势和魅力在于人们把它当作一处心灵的栖息地,生活的“世外桃源”。现代化的集装箱式房屋和房车民宿建造于绿树之间,在幽静的群山怀抱中,让时间静止,让生活慢下来,建筑依山就势,站在集装箱式房屋里面,可以俯瞰东峪村全貌,远处层叠的山峦、田庄水库和天明寺等景观尽收眼底,仿佛人置身于景中,在东峪村既感受到古朴典雅的传统气息,又感受到现代时尚的时代气息,真正实现“动态平衡,人静合一”,整体穿插艺术风格,营造心灵的栖息地。经过5年的运营,东峪村的民宿项目也有了更多的回头客。由于住宿环境独特新颖,周围景色优美,城里人纷沓而来,民宿生意红火起来。不断增加了村民及村集体收入,2021年接待游客量8000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余万元,实现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东峪村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第五批省级传统古村落”“山东省景区化村庄”“淄博市森林村(居)”等荣誉称号。

  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中,张纪帅带领村民搞好人文环境建设,让村民共享生态环境、共享美好生活。目前,村里的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村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老年幸福院、红白理事会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建成,一应俱全,为全面优质高效为民服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了丰富而重要的载体和平台。村民文化活动热情高涨,既有业余、通俗、普及的广场舞、合唱团等,又举办了兼具专业、高雅、精品的艺术形茶道、插花等,让村民共享文化活动成果。

  引进矿泉水项目,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为了提升村集体、脱贫享受政策户及动态监测户收入,2021年,东峪村积极争取了衔接资金桶装水生产项目。村内拥有300米深水井,水质优良,具备实施衔接桶装水生产项目条件。项目在今年10月份将建成投产,预计年生产桶装水7200吨,经济效益6.6万元。通过项目的建设,将带动村居,扩大增收渠道,改善产业生产模式,保护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向土地要效益,以旅游促发展。经过东峪村“两委”班子8年的奋斗,东峪村400余亩的经济果林、200余亩的有机杂粮行销各大城市;2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厂实现产销一条龙,年创产值30余万元。

  在未来的日子里,张纪帅还将继续发扬军人本色,用军人特有的赤诚和坚韧,扎根农村沃土,用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深谋乡村振兴,谱写东峪村转型发展的新华章。

  淄川区兵支书工作总体情况

  淄川区现辖13个镇(街道)和446个村(社区)。其中“兵支书”88人,占比20%,兵两委337人,占比19%。

  (一)建强“兵支书”,厚植退役军人发展土壤

  注重盘活退役军人这个人力资源库,组织、民政、人武等部门各司其职,出台多项政策规定搭建服务退役军人平台,支持退役军人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让“兵支书”在基层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挑大梁担重任,突出军地共建共育共管,为建强“兵支书”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选好“兵支书”,打造永不撤走的乡村工作队

  一是完善选拔链条。按照应征入伍、部队服役、退伍返乡、培养成才四个阶段,制定“兵支书”培养选拔流程图,全环节、全流程、全方位对退役军人进行跟踪、培养、考评、选拔,健全完善“兵支书”培养选拔链条。

  二是拓宽选拔范围。坚持在农村籍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企业家、退役军人优秀典型、群众威信高的退役军人中选,选拔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优秀退役军人党员纳入到村“两委”后备力量人才库。

  三是畅通发展渠道。鼓励优秀“兵支书”通过公开定向招考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队伍;为优秀“兵支书”落实副科级干部待遇;选拔年轻优秀“兵支书”挂职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畅通“兵支书”晋升发展渠道。

  (三)育好“兵支书”,培养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退役军人先锋队

  一是抓源头培育。按优选一批“兵人才”、精选一批“兵干部”、严选一批“兵支书”的步骤,加大对退役军人返乡后的考察培养选拔使用力度,逐步实现退役军人由“兵”变“帅”。

  二是抓能力提升。在学历偏低的村干部中实施“学历免费提升行动”,组织“兵支书”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改善“兵支书”队伍的知识结构,提升“兵支书”本领能力。

  三是抓思想教育。结合学习强国和“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将“兵支书”编入党校班次进行全覆盖党性教育培训锻炼,进一步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党性意识。

  (四)用好“兵支书”,开辟建功立业第二主战场

  充分挖掘和整合退役军人资源,搭建好平台,引导退役军人发挥正能量,真正让更多退役军人在乡村发展中做出贡献,形成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是发挥“兵支书”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头雁”作用;二是发挥“兵支书”在奔小康中的“领头雁”作用;三是发挥“兵支书”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作用;四是发挥“兵支书”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头雁”作用;五是发挥“兵支书”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领头雁”作用。

  下一步,淄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措施,探索总结运用好做法好经验,着力在培育任用、队伍管理、激励保障、作用发挥上下功夫,进一步用好用活“兵支书”队伍,发挥好“兵支书”作用,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兵支书”的强大力量!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退役不褪色 防疫显担当——曲阜市防山镇退役军人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