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社会力量助力双拥工作纪实
一座城市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不是高楼大厦,而是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文化,海门是红十四军发源地之一、苏中革命老区,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1984年诞生的海门市军人家庭服务中心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发文推广为全国典型,1988年被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海门三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八次蝉联“江苏省双拥模范城”,先后获“全国爱心献工程行动先进市”、“全国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单位”诸多荣誉称号。
新时代海门双拥立足新起点、聚焦新使命,坚持创新双拥思路、拓展双拥领域、丰富双拥内容,凝聚社会力量激发双拥活力。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由社会组织、行业、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拥军优属服务网络,全面形成社会力量关心关爱军人和优抚对象的新态势,构建起与海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国防和军队改革相衔接、与军人和优抚对象贡献相匹配的拥军优属工作新格局。新时代海门不仅有“军人家庭服务中心”,还创造性地成立了“拥军优属协会”、“拥军服务岗”、“军人家庭奔小康培训中心”、“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援助中心”、“老兵之家”等一大批拥军新载体。
依托基层服务平台,社区拥军担纲 “主力军”
双拥工作对象大多在基层,工作重点也在基层。社区处于拥军优属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对优抚对象和驻军部队,社区双拥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优抚对象群体的获得感。2015年起,中共海门市委、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出台《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社区双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着眼优抚对象所盼、部队所求、军人所需、军属所难,综合施策,统筹推进。
以创促建,深化“双拥在基层”活动。市财政以以奖代补方式出资补助基层社区,积极支持社区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区双拥工作,并逐年增加市财政投入,五年来累计补助基层社区拥军优属工作经费562万元,依托基层社区开展宣传褒扬、拥军优抚、帮扶解困、精神慰藉、居家关爱等工作,落实“六必访”(现役军人参战、抢险救灾、执行重大任务必访,优抚对象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困难必访,优抚对象发生家庭、邻里纠纷必访,重点优抚对象重病、住院必访,重大节日必访,现役军人回家探亲必访)。一是社区(村)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和公益服务网络以“双拥任务落实在基层、服务对象满意在基层”为己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市民学校为辖区优抚对象开展各类优先优惠服务。二是社区(村)拥军服务岗、军人家庭服务网点、优抚(老兵)之家等基层拥军优属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优抚对象的又一支“主力军”。三是社区志愿者队伍动员驻辖区的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积极参与,积极为军人以及军队退役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
目前海门市12个区镇294个拥军服务岗、49家社区组织、8000多名志愿者参与拥军工作。海门街道海南社区成立了11家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立起以社区为主、物业为辅、驻区单位参与、社会组织助推的四方双拥共建联合体,实行重大节日慰问到家、优抚政策宣传到家、结对帮扶服务到家、嘘寒问暖关怀到家的“四到家工作法”, 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坚持每年春节、八一、烈士纪念日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端午节送戏进军营,组织志愿者上门助耕助收、免费为重点优抚对象修理家电等服务。
鼓励社会组织拥军,服务优抚对象乐当 “贴心人”
2017年起,海门市主动适应形势,把社会化拥军单列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列入全年双拥工作要点。一是发动社会组织开展各类拥军优属活动;二是扶持成立拥军优属社会组织;三是开展拥军优属公益创投。
海门市各群团组织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拥军活动。海门市妇联连续开展多届“优秀兵妈妈”评选活动、团市委组织驻海部队军人参加“团聚海门、缘来是你”单身青年联谊活动、体育协会组织承办驻海部队篮球友谊比赛等活动。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海门市义工联合会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义务协助维持祭扫秩序、开展“文明祭扫·公益清明”文明倡导、鲜花义卖等活动,寒暑假期间海门大学生联盟、东风社区新锐志愿者协会在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开展“缤纷冬日”、“七彩夏日”、“致敬英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美德少年”等青少年国防教育活动。
2017年9月30日,全省首家双拥志愿者协会在海门余东镇成立,协会由南通市五金机电有限公司等5家企事业单位发起。该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成立了全市首家私营企业军人家庭服务中心,组织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退休职工组成双拥志愿者队伍,以社区为阵地为烈军属、三老对象、辖区驻军连队服务。充分发挥他们能力强、觉悟高的优势,大到公司掏钱购买电脑、空调支持部队建设,小到组织助耕助收、节日慰问、送戏下连队。老同志们把支持国防与军队建设当做本职工作来做,公司曾被南通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表彰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近年来依托公益创投活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双拥服务,民政局每年发起的全市公益创投活动,申报的拥军优属项目占了三分之一,妇联启动“鱼水情-关爱退伍军人”项目。机构改革后,双拥优抚安置职能转隶退役军人事务局,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双拥工作的程度和水平,发动专业社工组织、社工与优抚对象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的服务。今年 6月启动首届拥军优属公益创投项目征集活动,12家社会组织踊跃报名,经过需求调研、征集、优化,六个项目入围,服务对象囊括烈军属、退役军人及子女、参战老兵等各类优抚对象,服务范围包括宣传推介、生活照料、走访慰问、健康义诊、国防主题教育宣讲等,8月份所有项目正式开展实施。“老兵之家”公益组织由社区退伍老兵章方洪发起,志愿服务社区优抚对象、驻军官兵、军人家庭,组织现有志愿者近百人,成立以来秉承拥军优属、服务国防的理念,积极策划各类服务活动,他主导的“让老兵不再孤单”、“让军属不再犯难”连续几届获评“海门市十佳公益创投项目”。
良性互动同频共振,军地双方融成“一家人”
海门市秉承血浓于水的双拥情怀,围绕新时代强军目标 ,一切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支持国防与军队建设。积极发挥双拥统筹军地的资源优势,支持驻地部队做好体制编制调整,协助解决部队重组、转隶、撤销、移防,官兵转岗、退役、改转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主动了解部队在战备执勤、训练演习、反恐维稳、海洋权益维护、抢险救灾和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及时帮助解决,推进军地良性互动、同频共振。在军民共建工作推进中,涌现了一大批积极参与双拥工作的机关、企事业单位。
海门四甲镇是革命老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根据地,红十四军二师诞生于此,1957年以来一直就有部队驻扎,目前为东部战区陆军31609部队驻地。四甲镇历届党委政府充分依托本地国防教育优势资源,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成立了涵盖面向不同年龄层次青少年的特色军校,按照“军校共育,军民共建”理念,积极打造国防特色小镇。部队帮助学校开展学生军训、报务班培训、少年军校建设,四甲中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在“八一”建军节前夕,在镇区主干道人民路两侧设立灯箱十余个,各村(居)设立军人荣誉榜二十余块,全天候展示该镇100多位立功军人的光荣事迹,营造“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的红色氛围。
2019年八一,市级机关部门与驻海部队开展第四轮军地结对共建,举行集中签约仪式。持续开展“送法律”、“送教育”、“送科技”、“送图书”、“送医疗”到军营等活动,推进科技、信息、人才等领域的融合。武警中国海警江苏支队南通大队(原江苏海警二大队),进驻海门东灶港镇后,2016年海门人民法院与该部队签约结对,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资源优势,驻点帮扶,辅导部队官兵进行海上执法举证、涉海洋环境资源保护法规讲解、环境资源类案件信息共享,共同守护蓝天碧水。2017年海警大队成功侦办7.23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也是部队组建以来首起独立侦办的海洋资源保护案件,被列为海门法院十大经典案例。
全市11家骨干企业和驻海部队结对共建,希诺公司与原武警滨海新区边防派出所结对以来,定期座谈、工作交流、活动互访,党建工作经验相互借鉴学习,企业春节、八一走访慰问部队,优先招录部队退役军人,部队帮助企业组建、培训安保队伍,助推希诺公司党支部获全市民营企业先进党组织。中南建设集团,项目发展到哪里,拥军工作做到那里,累计支援部队建设近千万元。
|
|
上一篇:重庆江北:用心用情服务保障退役军人 助力双拥模范城创建 下一篇:常州高新区住建局被评为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