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鱼水情深,双拥共建“展新颜”

来源:大众网  时间:2020-10-12

     威海文登区界石镇宋家庄村,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在宋家庄村口,一块白座青石碑格外引人注目,上面镌刻着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的亲笔题词:“首创军民共建,利国利军利民”。每当有外村人来到这里,村民都会指着石碑上“军民共建”四个大字自豪地说:“我们宋家庄,可是‘军民共建第一村’!”

    村里的老书记宫夕臣就是这段军民共建历史的见证者之一,他介绍,1963年,某部队工兵连进驻宋家庄村建营房。当时,盖房子全部采用石料,年轻的战士们不会打石头,村干部派石匠上山,义务给官兵当老师,带徒打钎、放炮、取石,建营房、盖仓库、修厕所、立墙、铺路等。部队的工具不足,村民们便把自家的铁锨、镢、水桶全部贡献出来。经过全村群众主动参与,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建起上千间营房。1965年春天,部队官兵全部住进新建的兵营。
    取之于民,也回馈于民。宋家庄村的土质属于沙地土,土质结构松散、易漏肥漏水,不适合庄稼生长。工兵连得知这个情况后,利用一个冬天的时间,把农田深翻了一遍,又盖上了一层黄土。等开春气温升高,黄土开化后与原有的沙地土混合,便成了保肥保水的“优质地”。为确保粮食产量,工兵连还送了宋家庄村一台十二马力的柴油机,这也是宋家庄村第一台机械化的生产工具。
    助生产、搞文艺、修道路、通电灯……工兵连对宋家庄村的帮扶体现在方方面面。“工兵连的卫生队对村民免费开放,村里人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全都是卫生队给治疗。战士还帮村里修建了扬水站、输水渠,村民的日子眼见一天天好了起来。”谈到驻村部队那些年对本村群众的帮助时,宫夕臣竖起大拇指说:“村民心里都有一本‘恩情账’,尽可能的把这份恩情回馈给战士。以村妇代会、民兵连、团支部等为核心成立各种拥军小组,常年义务为子弟兵洗衣、缝被。战士缺少了什么工具,村民们二话不说就给战士送上门。”

    受驻村部队的影响,参军报国成了宋家庄村很多年轻人的梦想。今年72岁的老党员宫云轩,虽然退伍已有五十年,提起自己当年参军的理由,依然记忆犹新:“秋收的时候赶上了阴雨天,小麦都在地里,大家伙儿心里哪能不着急。就是这时候,战士们冒着大雨到田里帮忙抢收,村里的人都说,还得是人民子弟兵,一心记着咱们老百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就想要加入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
    1987年,部队移防,村里的老老少少含着眼泪,目送子弟兵们离开。30多年过去,官兵换了一茬茬,但是这里的军民共建步伐却从未停歇,军民间的深厚感情也一直没有断线。
    2005年,接过军民共建大旗的驻文某部,投资3.8万元,为村里架起一座漫水桥,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2015年,驻文某部又投资10万元,在村里原有渠道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扬水站和一条200余米长的渠道,使渠道灌溉范围覆盖了整个村南的100多亩粮田;2020年,驻文某部投资了近18万元,为村里安装了46盏路灯,解决了村里夜晚照明问题。每年的“八一”、春节等节日,村民们自发组织到部队进行慰问演出也成为了村里雷打不动的习惯……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为赋予“军民共建第一村”新内涵,文登区政府将红色文化科普教育中心纳入文登区与新农创集团共同打造的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昆嵛山春分小镇”项目,宋家庄村作为小镇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将在充分展现文登“民拥军军爱民军民鱼水一家亲”的良好军民关系和浓厚双拥工作氛围的同时,丰富小镇红色文化旅游内涵。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这些举措暖心“后院”
下一篇:郯城有关部门慰问三位革命烈士的遗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