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一对父子兵 两位真英雄

来源:山东双拥报  时间:2018-02-26

    山东郓城是施耐奄笔下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人文历史底蕴浓厚,受到无数仁人志士的追捧和热赞。如今,一对父子兵、两位真英雄的故事又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近日,笔者来到山东省郓城县郓州街道办事处大樊庄村,走进了这个传奇的军人家庭,聆听那耐人寻味的报国事迹。

聆听革命故事长大,主动申请参加边境自卫反击战

   51岁的樊西友,中等身材,面色黝黑,目光如炬,透露出军人的果敢和坚韧。老樊家中的陈设并不光艳,但满墙的部队奖状和照片很是醒目,显得颇为与众不同。当与笔者谈到这些时,他滔滔不绝,神采飞扬。
   樊西友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樊作法是解放前的老党员,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担任村里的民兵连长。他从小就是听着父亲讲述的“铁道游击队”“地雷战”等革命战斗故事长大,参军报国的种子早早地在心里生根发芽。
   1983年,19岁那年的樊西友终于等到了机会,如愿以偿地应征入伍,成为济南军区某部一名战士。“是兵就要历练,是军人就要经的起生死考验。穿上了军装,就不能当孬种。”临行前父亲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入伍后的樊西友,处处不甘人后,干啥都有一股“拼命三郞”的劲头,无论是参加军事训练还是拉练演习,他总比别人多付出、多流汗,各项训练成绩在班里常常是名列前茅。
   1984年,云南边境战事骤然紧张,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樊西友每天都会通过报纸、广播了解前线作战的各种消息。那段日子,火一样的激情在他的胸中滚滚燃烧,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驰骋疆场,杀敌立功。没过多久,他遂然不顾家人的反对,向组织递交了请战申请书。
   第二年,他随部队入驻老山前线。前线的艰苦程度出乎想象,生存条件异常恶劣,不仅毒虫如织,闷热难耐,而且枪弹纷飞、雷区遍布,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回忆起猫儿洞的岁月他至今心有余悸。
   一次战斗,越军进攻猛烈,敌我双方作战进入胶着状态,炮弹如雨点般洒落,震天动地,尘土飞扬。突然一发炮弹呼啸而至,他来不及多想,一个箭步冲上去将身边的战友推倒,“轰”的一声巨响,他的左腿被炮弹炸的血肉模糊,不得不从前线上撤了下来。
  因在作战中表现十分英勇,他荣立二等战功。考虑到身体原因,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他选择告别了心爱的部队。当问及当年在战斗中被炸伤,心里有没有后悔过?他激动地说:“当兵就是为了保家卫国,看着那么多战友一个个倒下去,别说是一条腿,即使把命留在那里,都值!”

退伍不失本色,送独苗当兵奉献国防

  退伍后的樊西友被分配到郓城县邮电局工作,成了一名普通的话务工人。他时常告诫自己,任何时候军人本色不能丢、气节不能变。1999年,樊西友被提拔为乡镇邮电所负责人,担任基层筹建分局的工作。期间,各种建筑商找机会给他送钱送物,都被他断然拒绝。他说“我是从上枪林弹雨中走过的人,怎么能见利忘义丢掉党性,违乱犯纪中饱私囊,又如何对得起祖国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和待遇。”
  2003年,樊西友到了内退的年龄,但他不甘心赋闲在家,又主动返聘回公司,下乡、架光缆,依然挥汗在基层一线。他常常想,是牺牲的战友成全了他的梦想,自己还年轻,一定要为公司、为国家再多出几年力!
   军人对部队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在樊西友看来,是绿色军营培养和造就了他,虽已脱掉了军装,但仍牵挂和留恋着那直线加方块的生活,仍想着力所能及地为国防事业尽些绵薄之力。他把这一希望又寄托到孩子身上。2008年,樊西友17岁的儿子樊彬从郓城县职业技工学校毕业,应聘到江苏昆山一家大型电子厂上班,待遇优厚。因为工作踏实肯干,很快就被提升为带班班长。正当儿子干得得心应手时,突然接到了老樊的“命令”:“马上回家参加征兵体验,我要送你去当兵!”“在这里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当兵?”虽然心里极不情愿,但樊彬还是顺从了父亲的意愿。说起为何让儿子当兵,老樊的理由很充分:“军队是所大学校、大熔炉,要想有出息,必须到军营接受砺练。建功立业、奉献国防,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呢!”
  2008年年底,樊彬经过各项体检和政审,顺利应征入伍。巧合的是,樊彬参军来到的竟是樊西友当年战斗过部队,现已整编为济南军区某特种兵部队。时隔23后,父子俩又成了同一部队的“战友”。
  “我一定要比父亲做的更好,在部队干出点名堂来!”刚刚入伍的樊彬摩拳擦掌,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儿子当兵不负众望,苦练本领荣立一等功

  然而好景不长,平时自由惯了的樊彬有些受不了部队单一枯燥的生活,产生了回家的想法。妻子知道后也心疼得哭,要樊西友要把儿子接回来。樊西友坚决地说:“好儿子是锻炼出来的,不是疼出来的!”
  那段时间,樊西友给儿子打电话、发短信,鼓励他战胜困难,苦练本领。在父亲一遍遍的鼓励下,樊彬的思想开始转变,“恶补”起自己的短板弱项。他从最基本的体能训练突破,练耐力、冲速度。每每听到儿子告诉自己训练水平提高了、得到连队领导表扬时,樊西友的心里比吃了蜜枣还甜。
  凭借个人的不懈努力,樊彬的军事素质进步很快,特别是分到潜水连后,他以超常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迅速成长为连队响当当的业务骨干,并且多次在上级组织的比赛考核中崭露头角。
  2013年6月,樊彬的爷爷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被送进医院,家人都劝说樊西友把儿子从部队叫回来。樊西友说:“不用,家里有我和小彬妈就行,让他在部队安心工作!”
  当时,樊彬正在海南三亚进行封闭集训,全力备战即将到来的全军特种兵大比武。面对30多度的高温和潮湿天气,樊彬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着的生理和心理极限。一次潜水训练中,樊彬副氧气瓶的阀门栓被浮标绳缠住,难以脱身,一时陷入绝境。而他临危不乱,机智判断,用尽最后一丝气力浮出水面,安全脱险。
  2013年7月,全军特种兵大比武大幕拉开。在高手如林的对决中,樊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取得2金1铜的好成绩,被军区荣记个人一等功。
  父亲英雄儿好汉。樊彬荣立一等功的消息传回家乡后,前来贺喜的乡亲们挤满了樊家的小院,省民政厅领导也亲自送来了立功喜报和慰问金,赞扬声、欢笑声和鞭炮声交织在一起。
  2015年2月10日,全国“情系国防好家庭”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樊西友家庭经过多轮评选,当选全国“情系国防好家庭”优秀代表,成为山东唯一入选家庭。面对荣誉,老樊兴奋地说:“我要嘱咐儿子争取更大成绩,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多出一份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樊西友父子二人虽然没有感天动地的举动,但他们心系国防安危、坚守强军梦想的精神却是民族崛起之魂、复兴之光,让人感动,给人启迪。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祖孙三代从军人 自强不息写人生
下一篇:2018政府工作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