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山东

湖西“小延安”抗日故事

来源:山东双拥报  时间:2018-05-07

    单县朱集镇张寨村,是单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第一届中共单县县委、中共鲁西南工委、中共苏鲁豫特委、湖西专署、湖西军分区和全县第一支抗日武装——抗日自卫团联队诞生地,享有“小延安”的美誉。在单县这片红色土地上,口口相传着几个脍炙人口的抗日故事。

 
最受队员喜爱的抗日歌谣
    1938年3月,中共单县县委从张寨、张花园、王岗等十几个村的抗日自卫团中,抽调骨干力量80余人,组成了张寨抗日自卫团联队。为鼓舞士气,教育群众 ,联队主张大唱抗日革命歌曲,并号召人人创作鼓动性强、教育作用大、易记易唱易理解的抗日歌谣。为此,队员们都怀着满腔热情,     
    卯着劲儿自编试唱。不长时间,就编出了几十首。他们从中评选出10首优秀歌谣,其中米风海自编的一首《千万不能打呼噜》最受联队队员喜爱。后经队友们集体修改,这首歌谣更富感召力:
日本鬼子打进东三省哟/我们还在打呼噜(即不觉醒)/日本鬼子打进山海关哟/人们还在打呼噜/哎哟,日本鬼子打到芦沟桥哟/我们才睡醒/同胞们醒来吧/鬼子打进了济南府/兄弟们醒来吧/鬼子打到了家门口/我们不做亡国奴/敢与鬼子刀见红/同胞们,扛起枪拿起刀/对准鬼子头/同胞们,千万不能打呼噜……高唱着这样的抗日歌谣,“小延安”一带迅速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
一场扬眉吐气的“狙击战”
    1938年7月2日,刚刚被编为湖西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第八大队的张寨抗日自卫团联队,获知日军吉谷师团1000余人,从砀山沿单砀大路向单县进犯。在教导员高文甫的率领下,抗日自卫团联队火速赶往马良集附近狙击。一名掉队的矮个鬼子兵,刚钻进路边的高粱地应急,就被当地一位锄地的农民盯上,冷不防来了个饿虎扑食,将鬼子掀翻在地,先是一通拳脚猛揍,接着抡起铁锄,把小鬼子砸了个满面开花,蹬蹬腿便一命呜呼。待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鬼子队伍刚进入我军的伏击圈时,高文甫一声令下,长枪短炮齐鸣,直把鬼子打得晕头转向,乱作一团,当即死伤四十余人。等鬼子哇哇怪叫着回过神来的时候,机智的勇士们顿失踪影。气急败坏的日军向可疑的方向好一阵猛烈扫射,我埋伏在安全之处的勇士们掩嘴窃喜,连骂小鬼子该死。遭此伏击的日军风声鹤唳,后来,龟缩在单县城内极少出动……
那位缴获一杆三八大盖、机智果敢处死鬼子、外号称“大老黑”的中年农民,战后受到了抗日自卫团联队的隆重表彰。
 
农家院里编印抗日小报
    1939年2月,中共苏鲁豫特委针对当时抗日形势的需要,根据我党的方针政策,为广泛团结各群众团体和各阶层人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定创办《团结日报》,由魏钦公(解放后曾任河南省委党校校长、省政协副主席)负责并担任主编,报社设在与张寨相邻的张花园张昌学家。开始是油印,后来党组织从敌占区搞来了一台印刷机,每期印数由几百份增至六千份。报纸发至各村抗日自卫团、党政机关,党组织还通过地下秘密渠道,将报纸散发到湖西区周边的江苏丰县、安徽砀山、河南虞城县城等敌占区。再后来,社址迁到张寨村,报名改为《哨兵》。这张诞生并茁壮成长在“小延安”农家院里的报纸,当时曾发挥了广泛的宣传教育作用。通过感召、启蒙良知,有的国民党匪首率部起义,弃暗投明;不少开明的地主豪绅纷纷献枪献马、捐钱捐粮,支援抗日战争;大批进步群众及热血青年,纷纷投入到党的怀抱,积极开展抗战工作。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陪烈士说说话 让英魂不孤单
下一篇:济南市槐荫区举办首届“军民融合·促进双拥”篮球友谊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