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丁润生
抗日战争时期,牛庄一带出了一位热爱子弟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巾帼英雄,她叫丁润生。因为她丈夫姓张,所以人们都亲切地称她张大娘。
张大娘,长方睑,高个子,是位善良、刚直、勤快的农村妇女。1900年,她出生在山东郓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十几岁上因家庭生活所迫,被人贩子几经转卖,从临沂一带卖到广北辛集村(今属东营区西范乡)。稍大一些,我和该村忠厚老实的穷光棍张建德结了婚。30岁上,丈夫不幸去世,她便和婆母相依为命,过着孤苦凄惨的日子。她生性倔强,不论家境多么贫寒,向来不乞求别人,也不向邻居叫苦。辛勤的劳动,使她学会了扶耧撒种、扬场、簸簸箕、推车挑担,无论家里坡里样样活都能拾得起放得下。坎坷多难的人生道路,使她磨练出一种不畏艰难的坚强性格。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上了广北的土地。张大娘亲眼目睹日、伪、顽相互勾结,残害老百姓的情景,心里无比愤恨。她常对人们说:“老天爷有眼,定会派下天兵天将,把这些狗东西一个个的‘崩’了。”
1940年,广北有了共产党,同时也来了抗日救国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张大娘第一次看到了人民军队,真像鱼儿得水、旱苗遇雨,在黑暗里见到了阳光。她一心扑到党的怀抱里,决心跟着共产党抗战,毫不动摇。她积极主动地为党的地下工作传递情报,采取多种办法掩护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组织妇女为部队织裹腿、做军鞋。1943年1月,张大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辛集村的妇救会长。这时她的家简直成了共产党的情报处、八路军的接待站、伤病员的疗养所。张大娘经常以要饭为名,穿过敌人一层层封锁线,为党组织传递情报。每当八路军驻进村里,她就组织妇女烧汤做饭,问寒问暖,安排住宿。不能转移的伤病员,就住在张大娘家里疗养。不论党的地下工作者,还是八路军的伤病员,来到张大娘家里,就像到自己家里一样。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在她家养伤隐蔽的军政人员不下三、四十人。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杨国夫的爱人张岚同志,就在她家里住过。她家喂着十几只老母鸡,她从未到集市上卖过鸡蛋,有时还到集市上买鸡蛋给伤病员吃。为了给伤病员调剂好生活,使他们尽快恢复健康,重返前线,张大娘曾几次变卖家产,到集市上买米秤面,割肉买鱼。凡在她家住过的伤病员都深受感动。
1943年,日本侵略者妄图摧毁我抗日根据地,曾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出动千人以上的“扫荡”5次,万人以上的大“扫荡”3次。就在这一年夏季,一天,人们刚吃晚饭,敌人突然包围了辛集村,并挨家挨户搜查。这时恰恰杨固夫司令员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寄养在这里。怎么办?在这非常严峻的时刻,为了抢救革命的后代,张大娘抱着孩子,由民兵掩护,冒着生命危险,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把孩子转移到了比较安全的业基王(今东营区油郭乡的南王村)。
1944年古历十月五日,日伪军从利津一带出动,到广北“扫荡”。我渤海军区接到情报后,便派骑兵连连长王坤带一个骑兵排迎击。到了郑家营村南与敌人遭遇,敌众我寡,便撤退到辛集村北,凭借有利地形展开阻击。500多敌伪恃仗人多武器好,跟踪而来,很快推进到东小武南我军阵地前面。双方交火,战斗非常激烈。敌人凭借优势火力,向我猛冲。正当情势危急的时刻,张大娘挑着饭汤突然出现在战士面前。她怒视着冲上来的日、伪军,放下饭汤,举起扁担,大声高喊:“同志们顶住啊!我们的大部队来啦,打啊!猛劲地打啊!”其实大部队开来她并不知道,可是她这一喊,却给部队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也把冲锋向前的敌人吓懵了。我军战士信心百倍齐声呐喊,一阵手榴弹把端着刺刀冲上来的日伪军压了下去。很快增援部队赶到,郑大林团长率领部队跑步进入阵地,一个反扑敌人慌了手脚,纷纷后退。经过激战,到傍晚的时候,敌军撤退至东小武和王庄村。
原来,当敌人逼近辛集村时,我已安排大部分群众转移出去。张大娘把留在村内的群众组织起来,抬担架、护理伤员,烧汤做饭、腾房安置伤员。当听到战场上情况危急时,她不顾一切挑起一担汤饭冲上前线。见凶恶的敌人向我扑来,她急了,把扁担当武器,使出了威震敌胆的这一招。
晚上,我军撤离阵地,敌人夜间再不敢轻举妄动,第二天拂晓退回了老巢。这次战斗,击毙日军76人,伪军2人,击伤50余人。
战斗结束后,渤海军区在沙窝村召开庆功大会,军区杨国夫司令员亲自为张大娘戴花,并授予“巾帼英雄”的称号。
1945年4月中旬,我军开始了讨张(景月)战役,张大娘又积极参加了支前。在三岔(现广饶丁庄乡)召开的讨张誓师大会上,张大娘“誓死抗战,不打败日伪决不罢休”的讲话,对战士鼓舞很大。战斗期间,她工作在三岔后方医院,协助医务人员护理伤员。
由于张大娘在抗日时期立下了功绩,她的名字传遍黄河南北,渤海平原。建国后,年逾花甲的张大娘,身体不太好,在家无人照顾,政府嘉其功绩,安排她在牛庄中心医院疗养,生活费和医药费全由国家负担。1976年张大娘——丁润生同志病逝,享年76岁。
张大娘逝世后,当地政府及广大群众,在辛集村举行追悼大会,会上收到许多挽联。其中一幅挽联是:
忆当年,梁红玉战舰擂鼓,大败金兵,威震长江上下;
看今朝,丁润生疆场怒吼,重创日寇,驰名黄河南北。
|
|
上一篇:活捉李青山亲历记 下一篇:郝新民:一位老兵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