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山东

山东济宁:金乡70岁退伍老兵拆掉老宅,耗资300多万元建起红色博物馆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时间:2020-07-06

   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霄云镇鲍楼村有一座红色抗战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一千多件革命战争时期的“老物件”,免费向公众开放。这座博物馆的馆长就是本村村民马金朋,作为一名退伍老兵,就想着建一座红色文化博物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不仅是政府的事,老百姓也该积极参与,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老党员,更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有生之年能为社会和下一代做一点有益的事,没有白活,也对得起曾经穿过的军装。”

  花三百多万收藏上千展品
  每件展品都如数家珍
  7月2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金乡县霄云镇鲍楼村村东头,一处墙体通红的住宅格外显眼,一面红旗插在房檐一角,墙体上写着“让历史告诉未来”七个大字,与周边的民房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就是马金朋的红色博物馆。
  推门进去,一座解放军的雕塑立马映入眼帘,刀枪、炮弹、侵华日军用的手铐、脚镣等各式战争年代的收藏品整齐陈列着,立马把人带入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马金朋正拿着鸡毛掸子小心翼翼地擦拭展品上的灰尘。“现在这里的展品有一千多件了,都是儿子从市面上一件一件买来的,大约花了三百多万了。”马金朋告诉记者,每一件收藏品对于自己来说都如数家珍。每搜集到一件,自己都查阅资料,探究每个老物件的“底细”,“只有这样,我才能准确地给来参观的人讲解。”
  家里传下来的红缨枪是馆里的第一件展品,到现在的千余件展品,开馆两年多来,馆里的藏品越来越丰富,马金朋把每一件展品都如数家珍。“这个校徽是去年从湖南一个卖家手里买到的,是我们湖西中学的。”马金朋指着一件收藏品说,湖西中学是金乡一中的前身,1944年迁到鲍楼村,培养了大批革命志士。

  掏出家底拆掉老宅
  举全家之力建起博物馆
  1950年出生的马金朋,从小深受叔叔马洪运先进事迹熏陶,立志成为像叔叔一样的优秀军人。1969年在济南军区工程兵6082部队112团入伍参军,在服役期间,他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并于1970年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六年后,马金朋转业到地方,在金乡糖厂任职,负责糖厂技术保障工作,之后在鱼台县二中任保卫科科长,坚守军人本色、立足本职岗位,多次得到学校表彰。又在鲍楼先后任副队长、计划生育专员、村党支部副书记等,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抗战时期,马金朋的家乡鲍楼村为湖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是苏鲁豫边区党政机关的驻地。1938年5月,侵华日军曾在金乡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山东“八大惨案”之一“金乡惨案”,共有三千多人被屠杀。“党和人民经历了长期的革命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然而这段尘封的历史我们很多人并不了解,绝不能让这段历史尘封在课本里。”马金朋说,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自己和家人商议后,决定建设一座免费开放的抗战博物馆。
  他把家里唯一的老宅拆掉,用于博物馆建设场地用地,把自己省吃俭用的30多万的养老积蓄和孩子们的支持资金共计320多万,用于场馆的建设和文物征集,自己则毅然放弃城市安逸生活回到农村负责场馆的日常管理。场馆建设期间,为了把资金用在征集文物和观众参观体验上,马金朋尽量控制预算、节省费用,除了直接从厂家预定装修材料,在身患高血压、冠心病的情况下,能自己干的活他都自己干。
  为了让参观者不白来
  全天候都在这守着
  马金朋的办公室里放着一个厚厚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登记着来访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三个人,还有的是团队来参观。“6月30号一天就来了4个团队,都是来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马金朋说,博物馆自开馆就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有的是附近村的村民带着孩子,有的是学校里的学生,还有的是企业组团来参观学习。
  马金朋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们都在外地上班,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这打理。虽然身体上感觉有点吃不消,但是每次有人来自己就感到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记得有一次自己打算带着岳母去看病,刚走到岳母家就有人给自己打电话说是来参观的,撂下电话就往家赶。两年来,像这样的情况,不计其数。“只要有人来,我就得在这靠着,咱不能让人家白来。”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不仅是政府的事,老百姓也该积极参与,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老党员,更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有生之年能为社会和下一代做一点有益的事,没有白活,也对得起曾经穿过的军装。”马金朋如是说。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孔爱华|山东省首届“优秀兵支书”
下一篇:台儿庄区泥沟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时刻牵挂着“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