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山东

伦九华:战友们都是真正的英雄

来源:寿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时间:2020-11-17

    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几间屋舍,92岁的伦九华老人就在这里安享着晚年,谁曾想,如此平凡的他曾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斗英雄。当得知记者是来采访他在朝鲜战场上的那段岁月时,老人摆摆手说:“说不得,说不得,战友们都是真正的英雄!”伦九华说,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和民族血性,这样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弥足珍贵且值得传承的。

    因为伦九华老人听力受损严重,部分采访内容由其子转述。
    【个人档案】伦九华,现居稻田镇大伦村,今年92岁,195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1月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积极带头并动员同村青年应征入伍,奔赴朝鲜战场。
    作战英勇颈部负伤,保家卫国从不后悔
    伦九华老人的颈部有一处伤疤,那是被炮弹弹片击伤的。“再深半寸,俺爹的命就没了”伦九华的儿子说,父亲从战场上下来,直到复员回家,从他口中很少听到战场上的“故事”,因为在那段战火连天的岁月,有太多的英雄战友牺牲了,这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始终不愿提及太多。
    1951年1月,入伍后在上海技校学习开汽车的伦九华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毅然奔赴朝鲜战场。“因为会开车,他成了汽车团的一位班长,打那以后,他和战友们就承担了在炮火中运送物资的使命。”75岁的伦金国是伦九华的邻居,也是为数不多听老人讲过“朝鲜战场故事”的人。伦九华曾告诉他,有一次,在为大前方执行运输物资任务时,突然遭遇敌方猛烈炮击,车辆被炸翻在路边,伦九华被救出后发现脖子被弹片划伤,伤口离咽喉和颈动脉只有不足半寸,侥幸捡回来了一条命。“就是那一次受伤后,老人的脖子才有了这道疤。”
    伦九华的儿子告诉记者,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曾经跟他讲过那段峥嵘岁月。“一踏上朝鲜国土,战争的惨烈景象扑面而来,到处是废墟,很少见到人烟,道路两旁的炸弹坑一个连着一个,炮火声、轰鸣声震耳欲聋。”伦九华的儿子说,当时父亲跟他讲时,眼里总是含着热泪,父亲曾说过,越是看到这些场景,越是激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美帝国主义破坏和平、发动侵略战争的愤怒。“那时候,汽车团的主要任务是运输物资,为了打破敌人对运输线的破坏和封锁,他们将汽车全部进行了伪装,车身用泥巴涂抹。白天送物资的时候,经常遭遇飞机轰炸,有时出去10辆车,回来可能只剩下两三辆。尽管沿途就是炮火,但物资供应不能断,父亲他们都是一天24小时分批、不间断运送。”尤其是晚上运输的时候,汽车不能开灯,只能依靠间隔不远的哨卡人员沿途指挥,但是,朝鲜地形复杂,山路崎岖难行,有时前方道路无法看清,经常遇到翻车的情况。“父亲说,最怕敌人夜间不时投放照明弹,一旦被发现,车队必遭低空扫射。”
    在朝鲜战场前线,那些惊心动魄、死里逃生的经历早已不能用语言来描述,在伦九华口里,牺牲的战友一样是英雄。“刚去前线不久,父亲就眼睁睁看着战友、也是同村的好友被炸死。”伦九华的儿子说,这些让人心痛的回忆正是父亲多年来不愿提起朝鲜战事的原因,在当时的环境下,父亲只能挥泪就地掩埋了战友的尸体,继续开车前行。
    因为老人的听力损坏严重,记者只能同他用纸笔交流,由家人在旁做转述,当记者问“去朝鲜战场后悔过吗”时,老人直摆手:“不后悔!不后悔!都是国家需要,都是为了人民!”摸着金灿灿的纪念奖章,老人的手不停地微颤。他说,战争是残酷的,每次赴前线运输,都要跟战友互相嘱托,留下家庭地址,如遇不测,好给家中报个信
    不忘历史不变本色,教育子女多做贡献
    由于伦九华不怕牺牲、作战勇敢,圆满完成了各项运输任务,从朝鲜战场回来后,他被记三等功。1956年,伦九华复员回到了家乡。
    “当时家中还有年迈的爷爷和母亲需要照顾,父亲没有留在外地,而是回到了家乡。”伦九华的儿子告诉记者,父亲回家的时候背着一包袱的干粮,这是他回国修铁路时攒下的,平时都舍不得吃,尤其是归乡的路上,几次都饿得发晕。“父亲就是这样一位朴实、厚道的人,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教育我们,凡事不要忘本,孝敬父老、团结兄妹,把日子过得平凡踏实就行。”
    采访中,村民伦金国告诉记者,伦九华回到村里后,经常助人为乐,谁家有困难或需要帮忙的,他都热心去搭把手。同村战友的家属,他有时间就去照顾一下。“老人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也是个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的人,他现在腿脚不灵便,只能扶着马扎或拐棍才能走,但他从没想过把这些困难告诉别人。”伦九华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老兵,经历过炮火的洗礼,享受过和平时代的幸福,但军人的本色从未改变。
    如今,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已是耄耋之年,但提及朝鲜战场的一幕幕,老人依然百感交集,难以言说的激动化成了两行热泪。采访时,伦九华老人的几个儿媳、孙媳都在场,她们表示,他们一家已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老人教子有方,治家有道,还经常训诫儿孙,要爱国,要遵公德,做人地道,做事善终。老人一生勤俭节约,粗茶淡饭,用实际行动向晚辈们传授着做人、做事和持家之道。“父亲经常说,我们的国家已经越来越强大,虽然抗美援朝已经过去几十年,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作为革命军人的后代,更要发扬不怕苦的精神,为社会多做贡献。”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退伍军人不到3年,打造岛城“最佳雇主”企业
下一篇:王道祥退役不褪军人本色——创业不忘战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