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赖有军魂在
来源:山东双拥报 时间:2018-08-23
【人物档案】冯涛,1972年出生,1990年入伍,1995年退伍,1992年入党。服役期间,曾获得“模范党员”“优秀班长”“训练标兵”等荣誉。现任高密市政协委员、康庄社区李村党支部书记、三爽针织服装超市有限公司和五龙河农场总经理。个人先后获得“优秀农村创业青年”“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乡村之星”等10余项省级荣誉。2009年11月25日,获得“全国优秀退伍军人”称号,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他的创业历程,有过痛苦的记忆,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健康的心态;他的创业历程,有过绝望的境地,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强的毅力和一名退伍军人旺盛的斗志。他从商场普通营业员干起,企业改制后不等不靠、艰难创业,从最初创办三爽服装连锁超市,到如今投身现代化农业、带领近千户农民发家致富,直接和间接帮助2000多名退伍军人就业创业。他始终以一名优秀退役军人、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和提醒自己: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他始终保持着奋发向上的激情,艰难创业,致富不忘拥军,他的先进事迹在齐鲁大地广为传颂。他就是全国优秀退伍军人、高密市三爽针织服装超市有限公司和五龙河农场总经理冯涛。
勇立潮头创大业
冯涛退役后,被安排到高密市密利达商厦工作,因工作作风过硬、业绩突出,3个月内,从一名普通营业员提拔为部门经理。几年后,因商厦效益滑坡、企业改制,他被迫下岗。无奈之下,他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困难不可怕,下岗也不可怕,关键是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回想这些年来,每当遇到坎坷的时候,就想到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军人就应该具有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特质,就要有不怕困苦、敢想敢干的精神和勇气。”下岗后的冯涛,曾经摆过地摊,办过小型服装厂,多次创业,数次失败,创业未能成功,还背上了20万元的债务。自己的钱赔就赔了,可欠别人的钱该怎么还啊!面对旁人的冷嘲热讽,家人的唉声叹气,这20万元的债务像大山一样,重重地压在他的胸口,让他喘不过气来。
难道就让这20万元的债务将自己打垮?难道就此向命运低头? 2000年,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冯涛,怀揣着向别人借来的3000元钱,踏上新的创业征途。河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留下了他辛勤的足迹。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饿了,嚼口随身带的馒头。他外出考察了22天,身体瘦了8公斤。考察回来后,他举债创办了三爽针织服装超市,把三爽针织的牌子挂了出来,使这个20平方米的小店成为高密市专门经营针织服装的第一家超市。
开业那天,他在超市醒目位置挂上了“退役军人冯涛、真诚为您服务”的匾牌,很快确立了“以过硬的质量赢得顾客、以完善的服务赢得永恒”的经营理念。他既当经理,又当店员,全身心投入经营。一天中午,他和员工们一起吃饭,刚坐下端起饭盒没几分钟,就趴在柜台一角睡着了,员工们注视着他没吃几口的饭盒,注视着他在柜台角上歪斜着身子的睡姿,被深深感动了。力量的凝聚,爆发了奋进的动力,三爽公司越办越红火,人气越来越旺。他说:“我用感恩的心赢得了发展,我用感动的行为赢得了支持”。经过几年的奋斗和拼搏,不仅偿还了债务,还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世人常言:“干在创业,怠在守业”。面对蒸蒸日上的事业,冯涛没有陶醉。他深知,要想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加强管理,他将经营定位确立为“大众化”,并把部队作风和军事化管理运用到企业经营中,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三爽“ASF(军队+学校+家庭)管理模式”,以及此模式下三个重要的管理法——针对科室人员的EQP管理法、针对中层管理人员和特定岗位的EWS管理法和适用普通员工的ESDI管理法。重点培养员工的严谨作风,增强守纪观念和敬业意识,提高整体素质和整体运作能力,并参照解放军《三大条令》,结合经营实际,建立健全了22项企业管理制度,三爽公司实现了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转变,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公司员工出早操、走队列,每周一首军歌,每天写“日结”,办《三爽人》企业报,创作三爽“画与话”,员工佩带“一日十问卡”,打造了独特的三爽企业文化。从此,三爽公司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商业黄埔军校”。目前,他销售着全国70多个厂家品牌针织服装,在高密拥有一处物流中心和25处分店,员工由开始阶段的5人增加到现在的330人,企业像火红的高粱一样迅速走红。提起冯涛,了解他的人都会说:“冯涛不愧是部队培养出来的,敢想敢干,有军人气魄。”
现代农业显身手
2005年,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后,冯涛顺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潮流,把目光投向了农村。
每次回老家跟乡亲们坐在一起,他都能感受到乡亲们想致富却无力解决现状的无奈,每每这时,他心里都会涌动起一份激情——一定要尽自己所能,把村里的低洼地变成乡亲们的聚宝盆!为了给乡亲们信心,带领他们稳步发展,他首先租赁了50亩墒情比较好的土地,建立了无公害作物种植示范基地,和几个思想新潮的村民一起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并聘请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一季下来,使乡亲们的收入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好几番。
2009年,冯涛成立了“高密市李村蔬菜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在外出学习考察后,他再次站在那片低洼地上,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把这片低洼地带做抗旱排涝处理,让乡亲们栽种优质紫茄,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说干就干,他四处打听种源和销路,不久便与一家食品加工厂签订了收购合约。可多年的种植经验使部分乡亲对他的决定持怀疑态度,老党员冯立军说:“这些年来,这洼地从来就没什么收入,现在就凭你这年轻人就能从地里刨出金娃娃?”
“创业路上充满了艰辛和坎坷,在商业上打拼出一片天地,我靠的就是军人不怕苦的精神,只要做到退役不退志,抛弃懒惰和依靠心理,善于学习,吃苦耐劳,就一定能把洼地变成聚宝盆,让乡亲们尽快脱贫。”冯涛为了消除乡亲们的疑虑,他承诺免费为乡亲们提供种子和肥料:“挣到钱是大家的,挣不到钱算我的。”就这样,乡亲们在半信半疑中在地里种上了紫茄。由于技术人员对种植做了全程跟踪技术指导和适时管理,紫茄长势良好,当年就获得大丰收。然而,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正当大家处在丰收的喜悦之中时,收购方却以价格偏高为由而毁约。
“收购方毁约,我不能毁约,30万斤紫茄要坏也不能坏在乡亲们手里。”冯涛及时兑现承诺,多方筹资收购紫茄,最终以低于市场两倍的价格做了处理。
乡亲们知道后,都非常感动,从心底里感激和信任他。当乡亲们得知冯涛准备再扩大农场种植规模时,便自发地找到他:“冯涛,我们相信你,支持你。”于是,乡亲们把千余亩的土地流转到他的手里。
在乡亲们的支持下,他多方筹措资金6500万元,建立了集生产、加工、配送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密市五龙河农场”。农场现有绿色有机果蔬种植区、畜牧养殖区和产品包装加工区三大特色区,另建有农耕文化馆、农家乐酒店,农家宿园等。农场生产的绿色有机食品每天都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今年初,农场独具特色的“农家乐酒店”获得了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酒店”称号。
乡村旅游文化的兴起,给五龙河农场带来巨大商机。每到节假日,有机果蔬采摘区,游客熙熙攘攘;畜牧乐园更是游人如织。农场那5000棵海棠树和红皮梨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有机蔬菜大棚里,粉红的西红柿,紫红的甜李子,翠绿的芹菜,墨绿色的水果黄瓜等,映照着乡亲们的笑脸……漫步在农场里,就像是在浏览一幅民风淳朴的乡村画卷。农场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场所、旅游观光的生态乐园,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
冯涛深知,农场要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今年初,他与青岛农业大学联合组建了《有机农业生产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团队,聘请泰山学者董春海等知名教授,共同研发绿色有机水果、蔬菜技术。国内三家权威检测机构,对利用该技术生产的韭菜进行了143项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均为零。现在,农场已被评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单位、国家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精品采摘园、山东省畜牧旅游示范区、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食安山东”社区性生态体验品牌引领企业,他创办的“高密市李村蔬菜专业合作社”也成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农场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周边村庄致富。目前,有6个村的乡亲在农场打工,人均年增收入3万多元;有361名村民自愿加入了农场合作社,大家抱团创业,共同致。
创业成功先拥军
“是军队培养了我,才使我在商海获得成功,我一定要尽最大的能力帮助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冯涛自创业之日,就把拥军的责任扛在肩上,把关爱和真情献给部队官兵。
一直以来,三爽公司与部队关系密切,情同鱼水。在冯涛心中,驻军的困难就是他的困难,驻军的需要就是他拥军的着力点。空军某部洗浴设施落后,官兵洗澡不方便,他送去了太阳能热水器;为支持部队科技练兵,他赠送了电脑和投影仪;武警中队驻地较偏,为丰富官兵的文化生活,他赠送了价值5万元的电视机和图书;为美化某部营区环境,他提供绿化苗木,组织员工帮助部队绿化植树,并帮助部队在营区操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每逢过年过节,他都带领公司员工到驻军进行走访慰问。多年来,他向部队赠送慰问品价值达100多万元。
每当战士家中发生困难和变故,冯涛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尽力为战士们排除后顾之忧。四川发生大地震后,他得知某部一名士官的亲属遇难,家境困难,便送去1万元的慰问金,还邀请心理咨询专家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武警中队一名战士的父亲因交通事故身亡,母亲多病,妹妹在校读书,家中十分困难。冯涛为了让这名战士安心服役,提供学费资助其妹妹完成学业,同时安排其母亲做了公司的保洁员,使这个困难家庭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创业有成的冯涛,从来没有忘记就业困难的战友。目前,他的公司共录用退役军人150名,占公司男工总数的70%。公司不仅接纳安置本地的退伍军人,对远在他乡的退伍战友也一样伸出热情之手。章丘籍退伍军人李兴国,退伍回家后生活困难。冯涛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他联系,将他全家接到公司,在帮助李兴国创业的同时,还给其爱人安排了工作。采访中,李兴国动情地告诉记者:“若不是冯涛在我创业起步时帮一把,在事业发展中扶一把,我恐怕现在还在困难生活中挣扎呢。”
为拓宽拥军工作思路,冯涛大胆启动实施了“双千工程”。在全市每个村选出一名退役军人建立不低于1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现“千名退役军人,千村创业”。他投资3500万元,建成李村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以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为龙头,为“双千工程”的实施提供链条式示范样板。目前,生产基地覆盖了全市10个镇街,规模已达到6800亩。
荣誉属于昨天,奋斗当在今朝。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冯涛凭着百折不挠的血性和永远不熄的军魂闯出了一条创业之路,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唱响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创业之歌。
|
|
上一篇:爱心是首永恒的歌 下一篇:他们都曾当过兵—齐鲁大地退役军人群体素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