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退役军人丨 曹学平:一位山西退伍兵与河北孤寡老人的30载“父子情”
央广网8月21日消息(王会芬 记者杨鸿 胡晶)曹学平,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人,1967年出生,1987年12月入伍,在原北京军区某师炮兵团服役4年,先后担任战士、班长和代理排长。服役期间,曹学平积极参加部队组织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与驻地农村孤寡老人史合心结对认亲,业余时间照顾老人生活。1991年他退伍回到山西老家后,因为放心不下老人独自一人生活,说服父母后,带着新婚妻子到河北省望都县赵庄镇周庄村安家落户,与老人组成特殊家庭,全家人一起照顾老人整整30年。曹学平以一名退役军人一诺千金的真情和美德,谱写了一段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人间佳话。
曹学平悉心照料史合心的生活起居
在河北省望都县赵庄镇周庄村的公路旁,退伍兵曹学平的妻子开了一个杂货店。在镇派出所当辅警的曹学平每天下班归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穿过杂货店,走进父亲史合心的房间,问候一下老人。这已成了他多年的一种习惯。
曹学平:下班回家后,我总要到我爸屋里转一圈,看看他在不在家。有时候晚上回来比较晚,灯如果是亮着的,我也要过去和他聊聊天。如果他屋里灯灭了,说明他休息了,我再回自己屋。
曹学平军装照
其实,曹学平的亲生父母远在山西运城老家,史合心老人与曹学平并无任何血缘关系。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因何相识,为何又成为了父子,一起生活这么多年?这还要从曹学平在部队当兵时开始讲起。
1987年12月,20岁的曹学平参军来到周庄村附近的部队,当了一名通信兵。从农村入伍的他不怕吃苦,勤学苦练,很快脱颖而出。第二年,他就入了党,并先后担任班长和代理排长。然而,在一次训练中,曹学平不慎摔伤,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被评定为七级伤残,出院后转岗到后勤部门烧锅炉。业余时间,乐于助人的曹学平积极参加部队组织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由此结识了附近村里的老人史合心。
曹学平:那个时候,军民共建活动开展得比较多。比如,部队官兵帮村里的群众打扫卫生,帮老百姓割麦、栽树,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那一年,史合心老人50多岁。认识他以后,我经常去他家,有时候给他干点儿活,有时候帮他理理发。
曹学平和史合心简单温馨的饭后闲聊时光
年过半百的史合心老人一直没有结婚,靠养鸡卖鸡蛋为生。看到老人孤苦伶仃,曹学平十分同情。一有休息时间,他就到老人家中,帮助掏鸡粪、捡鸡蛋,陪一下孤独的老人。
曹学平:那个年代,掏鸡粪不像现在这样方便,都是用桶往外拎。星期天或者有空的时候,我就去帮他掏鸡粪。有时候,部队需要鸡蛋,我主动为他联系销路,帮助他卖鸡蛋。不然的话,他还要到集市上摆摊,也挺辛苦的。
农闲时帮着卖鸡蛋,农忙时帮着收割庄稼,得知老人从来没有过过生日,曹学平还用自己的津贴买来蛋糕和礼物,给老人过生日。就这样,曹学平对老人的陪伴和照料持续了两年。1991年,服役4个年头的曹学平就要退伍了,离开时,他看到史合心老人在送行的人群中偷偷抹泪。
曹学平:我告诉他,我退伍了,该回老家了,他就来送我。那个时候,我们坐在大解放车上。当时我看着他站在路边,心里很不好受,他也一直抹眼泪。可能时间长了,我们之间有了默契,心中都有一种舍不得的情感。他舍不得我,我也舍不得他。
回到山西老家,曹学平心里一直放心不下远在河北的史合心老人。考虑到自家兄弟姐妹多,父母有人照顾,曹学平决定去河北和史合心老人一起生活,给他一个幸福的晚年。这个想法得到了未婚妻谭京丝的支持,但父母却不同意,他们不能接受儿子背井离乡去外地生活,照顾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外人”。
曹学平:那个时候,我父亲始终不同意。长这么大以来,我从没见我父亲哭过。那次,他蒙着被子气哭了,他舍不得我。但我觉得,史合心老人一个人生活,孤苦伶仃。后来,我的哥哥、姐姐慢慢同意了,他们也和我一起,给我父亲做思想工作。我们开导他说,孩子出去了,也不是永远不回来了,他会经常回来看你。我父亲最后才勉强同意了。
曹学平在史合心生病期间精心照料陪伴
曹学平和谭京丝在老家办理了结婚手续,便收拾好行李,告别父母和家乡,来到了河北。史合心老人的哥嫂得知曹学平回来了,满心欢喜,当天就做了一桌好菜欢迎他们的到来。考虑到史合心家里住不下,他们还腾出自家的房间让曹学平夫妇俩暂时居住。
曹学平:我一进屋,老人正在屋里捡鸡蛋。他一看到我们,就愣住了。因为他根本没想到我还会回来。他惊讶地说,你们怎么来了?他说着就开始揉眼睛、抹眼泪。
在乡亲们的见证下,曹学平夫妇俩从此对史合心老人改口叫了“爸爸”,从此开始了一家人的生活。然而,由于妻子和老人所说的方言不同,平时沟通比较困难,再加上老人单身多年,并不习惯家庭生活,心里也没有完全相信夫妻俩以后会一直留在他身边,所以刚开始时,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
曹学平:三个姓组成一个家庭,并不容易。这中间发生过好多次小矛盾,但自从我有了闺女,这个状况就越来越好了。为什么越来越好?因为他看到我们有孩子了,可以说让他吃了定心丸,觉得我们不会再离开了。
为了让老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曹学平不怕脏和苦,到当地一家水泥厂上班,妻子到信用社食堂工作。业余时间,夫妻俩利用做酿皮的手艺摆小摊,增加收入。后来水泥厂破产,曹学平又先后开过出租车、在建筑工地当过小工,日子逐渐好起来。2005年,曹学平在村外的马路边盖起一排大瓦房,一家人从原来的三间小破房搬进宽敞的新房,还开了一家乡村土特产超市。搬进新居那天,史合心老人笑逐颜开。
曹学平:老人更习惯住炕,我们为他盘了一个炕。夏天他愿意在床上睡,就又给他放上一张床。搬进新家的时候,他很高兴,从他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意思说咱能从旧房里搬过来,挺高兴的。尤其是看到新房铺了这个地板,他有一种新鲜感,高兴得跟个小孩似的,每天来回擦。
在精心照顾史合心老人的这些年,曹学平也没有忘记山西老家的父母,每年至少都要回去一趟。而每一次回去,夫妇俩都会留下一个人照顾老人,从不让老人孤身一人在家。
曹学平:我们一般都是一个人回山西老家,要么我家属走,要么我走,必须留下一个人照顾老人。我父亲是9月22日过生日,我爸爸史合心是9月25日过生日,我每次回去给我父亲过生日时,必须赶到9月25日前回来,回来以后再给爸爸史合心过生日。
超越血缘的一家人
时光流逝,转眼过去了30年,曹学平和妻子在这个异乡的村庄安家落户,侍奉老人,养儿育女。如今,老人已经83岁了,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老人多年的老寒腿好了,身体一直都很硬朗。前段时间,老人因为肠胃不好住进了医院,曹学平在床前端屎接尿,精心照顾了半个月,同病房的患者夸他比亲儿子还孝顺。
曹学平:我一直在他床前守护,给他洗脚、刮胡子,他有近十天不能下床,也不让他下床,解手等事情都是我来处理。
这么多年,曹学平的人品得到邻里乡亲的认可。2017年,赵庄镇派出所招聘他为辅警。在新的岗位上,曹学平继续保持军人的本色和作风,不论是所里的基础设施维护,还是处理村里的邻里纠纷,曹学平总是挺身而出,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所长郑康一提起他,总是赞不绝口。
郑康:老曹同志在部队待了四年,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是办案,还是做群众工作,老曹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我们派出所的棘手问题一般都是老曹出面来解决。他是我们派出所的一个标杆人物,给年轻的同志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曹学平慰问村里的老人(王会芬 摄)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想去打仗。只是因为时代的需要,我才扛起了枪......”虽然已经年过半百,曹学平依然还记得青春年少时,在部队唱过的这首军歌,依然保持着军人的热血和情怀。前不久,他的事迹经当地媒体报道后,感动了很多人,某企业和媒体联合颁发给他5000元正能量奖金。曹学平第一时间联系周庄村的村干部,要把奖金捐出来,给村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买米面油等慰问品。他说,要让弘扬正能量的奖金发挥更大的价值。
曹学平:我来到周庄将近30年,周庄的父老乡亲给了我很多关心和照顾。拿到这个奖金,我想把这份喜悦分享给大家,让更多人了解并参加养老、孝老、敬老的活动,让更多人懂得关爱老人。
|
|
上一篇:真情送暖!河北3000余名困难退役军人党员受到资助 下一篇:北海大学生应征人数为何超2倍?原来这项政策是“定心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