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龙王庙 建起汪洋台
1942年10月16日,泰山地委、军分区机关近600人进驻莱芜茶叶口刘白杨村。就在当天,泰山军分区政委汪洋接到次日清晨转移的命令。17日,天近拂晓,官兵还在睡梦中,刘白杨西山突然传来手榴弹的爆炸声,北山、南山也随即炸响。侦察科长刘采芹立即报告这一敌情。此时天刚蒙蒙亮,隐约看到北、西、南三面山上晃动着日军旗,敌人只是零碎地打枪。刘采芹建议汪洋向西突围,但汪洋却按照省委的指示向东突围,意与驻扎淄河一带的廖荣标司令会合。他派人通知刘莱夫、赵笃生、高启云率地委、专署机关和警卫连,石新率教导队,分头向东转移。他带军分区司令部机关和一营两个连抢先向东面的吉山村奔去。
刚到村东,他们遭遇了伏敌。汪洋命令一连一排阻击敌人,让参谋长刘国柱率司令部人员、《泰山时报》部分编辑向东南方转移,命令二三排抢占吉山南山制高点。守卫南山的敌人大约有一个排的兵力,架不住二三排的猛攻猛冲,丢下十几具尸体向南山败退……汪洋站在山头上用望远镜环视一周,看到吉山河的东山、北山、西山上布满了敌人,西、北两山的敌人正向我军合拢,退路被切断,唯一的突破口就是向南。恰在此时,南退的敌人随同援军又返了回来,足有八九百人。此时,我军已无退路。敌人开始疯狂反扑,但我军子弹已经打光,被迫从山头撤了下来。敌人从四面围了上来。汪洋带领官兵与敌人在吉山东边的河滩里展开了肉搏战……
河滩上,敌人重重包围了一营。他们不再开枪,只是轮番上前拼刺刀。筋疲力尽、遍体鳞伤的一营战士哪是敌人的对手,一个个英勇地倒下去。一连副连长张刚见形势危急,背起汪洋,在20多名战士的掩护下突围。敌人一看,开枪追击,战士们一个个倒在地头堰边。张刚背着汪洋跑进尤家峪沟,没想到迎面南山上的敌人又围了上来,张刚壮烈牺牲。面对穷凶极恶的鬼子,汪洋不想躺着死去,但无论怎样用力,腿已动弹不得,他双腿盘坐后,毫不畏惧地朝自己的右太阳穴开了枪……
吉山战斗,汪洋政委及237名官兵、26名民兵壮烈牺牲,其余300余人艰难突围,无一人变节投敌。
汪洋牺牲后,当地群众强烈要求厚葬汪政委。1945年4月,泰山区地委、专署、军分区一致决定,在吉山村修建“抗日烈士纪念碑”。当时,军地代表选了几个地方都不理想,只有村西钓鱼台上的龙王庙是最合适位置。征求意见时,乡亲们一致说:“拆掉龙王庙,修建汪洋台,把最好的位置让给革命烈士。”
这一天,淄川县委副书记李元荣到来到吉山村,查看纪念碑修建情况,他问在场的茶业区委书记常锐:“老百姓对龙王庙不是很敬重吗,怎么会同意拆掉龙王庙,修建纪念碑呢?”村里的几位老人抢过话茬说:“日本鬼子烧杀抢掠,龙王没有阻挡他们;鬼子的大刀砍向同胞,龙王没有保佑我们;倒是共产党八路军打鬼子、除汉奸、减租息,为掩护群众牺牲自己,他们才是真正的神!只有保护好烈士英灵,我们才能够心安啊。”“拆掉龙王庙,修建纪念碑!”在场的群众异口同声。
就这样,吉山村的人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将汪洋烈士纪念碑建在龙王庙的位置上。汪洋台烈士纪念碑历时5个多月,共动用人工1万多个,263位烈士的英名都镌刻其上。廖容标、欧阳平、武中奇等党政领导分别题字纪念。与此同时,将烈士遗骸移葬至汪洋台北面的洼地,此处依山傍水,林木葱茏,距离风景秀丽的汪洋台只有几十米。
如今,汪洋台这个唯一的省级抗日纪念碑,青松缀亭,绿水绕台,青山环抱。每年的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期间,社会各界群众都前来此地扫墓,缅怀先烈,汪洋台成为全民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
|
|
上一篇:书信劝夫 下一篇:女村长杨秀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