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退役军人|于文静:从少校军官到最美“警花”的军旅转身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20-07-14
于文静,山东临沂人,1996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 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原第二炮兵某部服役,2007年转业进入北京市公安系统,先后担任看守所看守员、信息中心内勤、警务保障处装备管理科科长、出入境管理大队副大队长,从2015年起担任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白庙北检查站政委。转业13年来,不管角色如何变化,她始终保持军人品质和优良作风,在不同的岗位上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并且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带领通州公安分局运河金盾志愿服务团队帮助心智障碍群体,关爱老兵,赢得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最美志愿者”,201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白庙北公安检查站,地处潮白河畔,是河北、天津进京交通要道的重要关卡,素有“首都东大门”之称。卡点上,检查站政委于文静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从盘查车辆到核查录入,从拦截到抓捕嫌疑人,她常年和同事们一起坚守在一线,保持着一名军队转业干部忠于职守、冲锋在前的军人本色。 于文静:“认真履职这是军人的作风,咱是要尽责、有担当的。我们这个团队是一个能打硬仗、能打胜仗、有战斗力、有团结精神的好团队,我特别以我们的团队为自豪。” 于文静在一线执勤 于文静从小在沂蒙山区长大。
1996年高考时,怀着对绿色军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她选择了报考军校,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在原第二炮兵某部从事通信研究工作。2007年,少校军官于文静接到了转业命令,依依不舍告别军旅。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也曾一度陷入迷茫。 于文静:“我转业的时候确实有一种茫然感,很畏惧,我不知道能干什么。一部分同学都转到大学去,他们能够教课、搞科研。但是对我而言,我觉得进入警察这个行业很适合我,因为我是男孩子性格,平时又很泼辣、很皮实,我又能吃苦,所以我觉得警察岗位很适合我。” 刚刚考入军校时的于文静青涩腼腆 于文静顺利通过了北京市公安局的入职考试,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到通州公安分局看守所当了一名看守员,职责是通过监视器关注在押人员的一举一动。 于文静:“我记得有一回上着班,我在看专业书,当时我们的带班领导就说我,他说你干吗看书,我说我学习啊,他说上班的时间你所要做的工作是盯住监控,按时巡通,不是看书。我当时觉得很委屈。现在我就明白了,岗位职责不是你在工作时间段进修自己,而是去履职,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 于文静在看守员岗位上24小时轮班值守,生活作息昼夜颠倒,再加上刚入警的不适应,情绪上也出现了问题。为了战胜自我,她通过自学心理知识来化解自己的情绪,没想到,坚持下来,她成功考取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并运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帮助在押人员进行心理疏导,赢得了他们的信任,这让于文静找回了久违的成就感。 于文静:“当时有的在押人员出去了之后,还给我写信。我收到过七八封,确实很感动,觉得蛮有成就感的。” 于文静(右)走访慰问辖区的老人 2010年,于文静从看守所调到分局信息中心从事内勤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她更加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出色完成了手头的每一份工作。
两年后,她参加了分局组织的竞聘上岗考试,以第一名的综合成绩从十多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走上了警务保障处装备管理科科长的岗位。此后,她又担任过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副大队长,2015年担任通州区白庙北检查站政委,多个岗位的历练,使她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于文静:“当我到了一个新岗位,我特别珍惜。所以好多工作,我把它当成一份事业去干。非常认真地、非常努力地去做好它,至于能做到什么样,我觉得别人的评价标准是一回事,但是我内心一定要无愧于这份工作。”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于文静不忘传承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家风。从她10岁那年开始,古稀之年的姥姥陆续收养了七八名因先天疾病被遗弃的婴儿,受姥姥影响,于文静把这些弃婴当成自己的亲人。2003年姥姥去世后,还有4个妹妹未成年,17年来,从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创业发展,直至成家立业,于文静担起了照顾她们的责任。 于文静:“在我看来,她们就是和我有血缘关系的亲妹妹是一样的。因为我们朝夕相处在一起,是共同生活成长起来的。我姥姥养的这些孩子,有几个都跟着我在北京生活了。” 于文静的姥姥和收养的孩子们 为了在社会上广为传递正能量,于文静在分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以分局民警为主力的“运河金盾志愿服务队”,业余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帮扶残障儿童家庭和关爱老兵的志愿服务之中。
于文静:“最初做志愿服务的时候,我传统的理解就是送点慰问品,给人家打扫卫生。后来接触到心智障碍者家庭,我把他们的父母聚集起来,让他们找一个庇护的环境,然后让孩子能够在庇护环境中去帮助别人,也锻炼自己。在那个时候我们又有一个特别大的感悟,助人是快乐的,助人自助。” 于文静(左二)带领志愿服务团队走访慰问 为了增强心智残疾家庭的自信心和孩子们的生活能力,退役军人于文静为他们设计规划了“以助人实现自助”的庇护性就业模式,帮助他们注册成立自己的志愿服务队。如今,这个由100多名孤儿、残疾家庭和困境家庭组成的志愿服务队,通过志愿服务学到了越来越多的生活技能,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信心和快乐。 于文静:“这些困境群体在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技能的,这些技能都是慢慢培养的。帮他们成立一个志愿服务队,他们通过抱团,可以帮助他人,体现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我们现在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就是已经获奖的项目,关爱功臣。” 志愿服务队的孩子们为老兵服务 如今,于文静经常带领这支特殊的志愿服务团队走访辖区内的退役老兵,为老兵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也让这些孩子多去倾听老兵的故事,接受红色基因的教育,追随英雄足迹。
于文静:“他去倾听老兵的故事,这本身对老兵是个慰藉。然后老兵对孩子进行引导,是一种提升,他在给心智障碍的孩子们讲故事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而孩子们去做志愿服务,参与到帮助老兵打扫卫生这些活动里面去,也锻炼了这些孩子的生存能力,我觉得是一种双志愿。”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军旅转身13年,从一名普通的少校军官到最美“警花”。每当唱起这首歌,于文静说,不论今天身上拥有多少光环,她始终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兵。无论是在公安战线的奋斗与坚守,还是公益事业中的奉献与付出,她都初心不改,始终如一,保持着军人的忠诚本色和勇往直前的冲锋姿态。
|
|
上一篇:山东省“优秀兵支书”高名生:当好领头人 建功新时代 下一篇:退伍军人捐献造血干细胞 “生命种子”跨市拯救白血病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