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山东

老兵宋兆安:炮火纷飞中九死一生 鏖战敌军三昼夜立战功

来源:泰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时间:2020-10-28

    【老兵档案】

    姓名:宋兆安
    现年:94岁
    兵种:步兵
    地点:泰安市岱下明珠小区
    经历:1927年生人,24岁参军中国人民志愿军,2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31岁复员,参加抗美援朝战役立功两次。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作是“轻步兵之王”,其背后并非绝对的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而是战士们用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以血肉堆起的胜利。现年94岁的宋兆安就曾是志愿军步兵队伍中的一员,10月20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专访宋兆安,听他讲述最真实的战场。
    1950年,24岁的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青年宋兆安自愿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家人得到消息后,急忙赶到征兵部队想要“求求情”,“结果到了一看,我已经把军装换了,在那儿楞精神楞高兴,当时就不吭声了,我跟家里老人说‘别害怕,我当几年兵就回来,把敌人消灭完咱过太平日子’,当时心里就这么一个想法,响应国家号召,把敌人打跑,咱老百姓才能好好过日子!”宋兆安说。
    在家人的牵挂中,宋兆安跟随队伍跨过鸭绿江,奔赴到战火硝烟的朝鲜,与朝鲜军民共同战斗。宋兆安回忆起战场上的情景,说:“敌人不把炮弹、子弹当事儿,白天晚上的天天打,有人没人都在打,打得山上大老远看过去锃明剔亮的,根本没处趴,我心里那个急啊,想着一定得把敌人消灭了!”
    “牺牲”一词沉重,但在朝鲜战场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据抗美援朝纪念馆记录,有183108名中国军人牺牲在朝鲜战场,在朝鲜的土地上安葬着无数为国赴难的烈士先辈。战友离去的痛苦,宋兆安每天都在经历——“我们同村里一个人从战场上抬下来,浑身是血,疼得嗷嗷叫,没两天就死了,还有一个村民是让冷枪打死的……战壕里死的人成堆成堆的,打死了的战友不能丢在战场上,我们都抬回来,只要有口气儿就救,确实死了的就体面埋了,埋在朝鲜了。能活下来的不容易啊,还有朝鲜人民军,行军时也见过他们,队伍里男的不多了,女的也都上战场了。”
    彼时的朝鲜战场尽是被炸毁废墟和弹坑,纷飞的炮弹皮子和坦克皮子,惨不忍睹,无尽凄凉。战斗中炮弹擦过左臂的余惊未定,又天降炮弹正中旁边,幸而是“哑炮”宋兆安才躲过一劫,九死一生的他总是在刚刚“捡”回一条命后又迅速投入到下一场危险中。
    说起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最惨烈的战役,莫过于上甘岭战役。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敌军先后投入6万余人的兵力,出动3000架次飞机和170余辆坦克,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炮兵火力密度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在44天的激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抵抗住了顽强进攻,成功歼敌2.5万余人,也造成了大量的兵力伤亡。
    上甘岭战役过后,宋兆安所在队伍奉命前去补充兵力,未料敌军突然转弯围堵,将队伍困在山坳中开战,“那仗打了三天三夜,立了三等功一次。当时除了快枪,没有其他家伙什,敌人和我们打仗不一样,他们两个三个的不敢上,一上就是一大群,只要有枪有炮,那人就跟羊似的都来了。咱的人不是,两个三个的也敢上也敢打,打死一个算一个。虽然难,但中国人厉害!”另一次立功是在一次执行“摸地堡”任务时,宋兆安与战友成功拿下地堡敌军,将俘虏带回,“都是‘优待俘虏’,敌军俘虏没受罪,战争结束交换战俘时有的还不想回去。”宋兆安说。
    刚到朝鲜时,宋兆安所在队伍行军没有车马,就靠一双铁脚板完成长途奔袭;后勤补给跟不上,就“一口炒面一口雪”充饥;重型武器匮乏,战士就依靠战术和毅力生生扭转困境。当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宋兆安也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为国而战后,他又选择了为民尽责,在家乡道朗镇做了36年党支部书记光荣退休。
    谈起现在的生活,已经年逾九旬的宋兆安精神奕奕地表示:“国家对老兵很照顾、很周到,咱心里很满意、很知足,要能行的话还想给国家再出点力!”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老兵孟继文:机枪手誓守红山堡 通讯兵勇穿封锁线
下一篇:老兵白福卿:不能当志愿军我就去跳井 绝不能再受帝国主义的二茬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