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山东

见证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 济南这名退伍老兵不简单

来源:齐鲁晚报  时间:2021-03-17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升腾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爆炸结束后,防化兵进入试验场采集数据,回收效应物。现在家住济南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泉星社区的退役军人吴澄海就是当年这些防化兵中的一员。虽然已退伍30多年,但提起当年的情景,80岁的吴澄海仍历历在目。

    热血男儿参军入伍训练三年赶赴边疆
    1940年,吴澄海出生在潍坊寿光县五台镇果子园村。18岁那年,他考入天津轻工业学院,就读于化工专业。大三那年,北京总参直属的防化团到天津轻工业学院招兵,作为班长的他踊跃报名,最终作为全班唯一一名幸运儿光荣入伍。“我们学校一共去了82个,都是防化专业的。”
    当时,防化团刚组建不久,连营房都还没有,来到北京后,吴澄海和战友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营房。1961年还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的粮食和副食品都很短缺,而部队的条件也比较困难,所以除了建营房,还要集合一部分战士搞生产。直到1963年,部队突然转入了紧张的训练中。
    “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吴澄海回忆说,当时他们营有一名少将坐镇督促,不但训练器材变了,每个连队配了三轮摩托和侦察用的吉普车,而且训练科目也从平时的防化转到了核武器方面。虽然觉得事情不简单,但大家都不知道训练的目的。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1964年4月底,吴澄海和战友们坐上了一辆闷罐火车。“跟我们说去拉练,把所有的装备东西都背着,我们也没多想,拉到哪儿算哪儿呗。”吴澄海还记得,当时沿途都是一级警备,连铁路桥涵洞都有专人把守。为了保密,火车昼停夜出,即便白天也不能下车,吃喝拉撒都在车里。经过7天的颠簸,他们最终到达新疆一个叫马兰的地方。
    训练到靴子倒出汗水原子弹试验圆满成功
    抵达新疆马兰后,吴澄海仍以为是来拉练的,直到一天后,张爱萍将军突然出现在基地。在讲话时,张爱萍问战士们知不知道来干什么的,有的战士回答说是来拉练的,但多数人不吭声,因为他们真不知道自己此行的任务。看到战士们沉默,张爱萍不再卖关子,接着说道:叫你们来,是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
    “听到这句话,一下子就炸了锅!哪里会想到,我们这些人是来搞原子弹试验的啊!做梦都没想到!”吴澄海说,也是从那时起,他才知道自己为何会被招进防化团,以及为何在北京进行核武器方面的训练。不过,参与这么重要的国防任务,他也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任务公开后,吴澄海和战友们开始了异常艰苦的训练。防化兵主要担负着爆破后的数据采集、效应物回收,对进出试验场人员和车辆、仪器仪表进行放射尘埃消洗等工作。由于不知道要在核试验场里待多长时间,为了保险起见,每个人必须要在操作的情况下在场地里待两个小时以上。
    吴澄海说,他们刚开始训练时身穿苏联的防毒衣、头戴防毒面具,防毒面具把脖子以上堵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而防毒衣是橡胶材质的,既厚重又宽大,仅上衣就有五六斤重,穿着这样的防毒衣在地表70摄氏度的环境下进入场区展开各种模拟训练,困难可想而知。“核试验纪录片中有一个镜头是从靴子里倒出水来,那是真的,全是出的汗。”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定在了这天。试验当天,除了防化兵外,其他人全部撤出试验场区。下午14时,试验进入一小时倒计时。5、4、3、2、1,下午15时,原子弹正式起爆。吴澄海回忆说,当时他们手里都发了护目镜,但出于安全考虑,并没有去看原子弹爆炸的瞬间,而是边闭眼边按着耳朵抱头背向蹲在地上。但即使是这样,他也能明显感觉到原子弹爆炸产生威力。
    “就是闭上眼睛,也能透过眼皮感受到强光的刺激。过了一会儿,就听到‘咣咣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听到响后才开始看。”吴澄海说,当时他看到空中腾起了巨大的蘑菇云,知道试验成功了,现场便有人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不过他们顾不上庆祝,接着就进场执行剂量侦测等任务了。直到完成所有任务,才回到基地接受群众的列队欢迎。
    在圆满完成原子弹试验任务后,后来,吴澄海和战友们又相继见证了第一颗氢弹、首个导弹核武器的成功试验并顺利执行了防化任务。在马兰的20多年里,吴澄海在那里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期间他两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班集体二等功,两次连集体二等功。如今,他还保留着两本立功证,泛黄的纸页上,诉说着当年的历史。
    为家庭复员转业到济南脱去军装仍不忘初心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84年,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吴澄海的妻子颈椎旋转滑脱,到北京等地多次治疗后仍旧恢复不理想,生活无法自理。当时,吴澄海很受基地领导重视,刚被提了政治部教育处副处长,但为了家庭,他只好放弃军旅生涯选择转业到济南化工厂。“我很爱我的基地,但我也不能不要家啊!都是共产党员,不管从党性还是从人性都说不过去,同甘共苦嘛!”
    从部队到工厂,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一时无法转变,但吴澄海很快适应了新角色。“在部队就是做思想工作,和宣传工作有共性,都是做人的工作。”在宣传科岗位上,他积极探索部队和企业生产模式的不同,凭借一股子韧劲儿,创造了优异的工作成绩,连续被评选为“优秀宣教干部”“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年度先进个人”等。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吴澄海还非常“爱管闲事”。“我这个人有本事,在中学时自学了理发。”吴澄海说,在大学时,他帮同学理发;在部队时,他给战友们理发;来到济南化工厂后,他仍坚持发挥特长为同事们理发,在理发的同时,也顺便和大家谈心。
    当时,吴澄海在车间当书记。他车间里有个男职工很调皮,喜欢打架,但他喜欢车间里一名刚复员的女职工,正在追求她。有一次,另一名职工开玩笑说要给这名复员女职工介绍对象,结果男职工信以为真怨恨在心,准备了钢管打算伺机报复。细心的吴澄海及时找到男职工,经过耐心细致的谈心、开导,最终将男职工的心结慢慢打开,化解了矛盾,从而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23年的防化兵生涯,让吴澄海时刻以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而他的正派作风在济南化工厂也是出了名的。当年,济南化工厂给职工分房,为了能分到好房子,很多人打算给领导送礼求关照。但吴澄海却在职工大会上明确表示:谁该分房谁不该分房,按政策办,谁也不要希望通过走后门得到额外的好处。如果谁去送礼,就算该分房也不给分。正是因为有他的表态,那些没有关系觉得不太可能分房的职工最后成功分到了房。
    凭着自身过硬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吴澄海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退休后成社区志愿者看到国家富强直言“当年的苦没白受”
    从济南化工厂退休后,吴澄海的组织关系转到了南村街道泉星社区。退休之后,他有更多时间照顾妻子了。吴澄海喜欢琢磨,在北京治疗时,医生怎么按摩治疗,他默默记在心里,结合平时看的医书和自己的观察领悟,他坚持为妻子做日常护理、每日按摩,没想到妻子的颈椎旋转滑脱症状慢慢得到了恢复,后来生活已然能自理。这让吴澄海感到非常欣慰。
    妻子病情稳定后,吴澄海也有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因为有理发的特长,他当起了志愿者,平时帮社区居民理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作为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的见证者,他还经常受邀到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消防队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向大家讲述那段自己亲身经历的激情岁月。
    同时,吴澄海发挥自己从事宣传工作的特长,积极创作作品传播正能量:为改革开放40周年所作的纪念文章被天桥区采用;参加济南市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获得三等奖;与朋友合作创作了《荣军疗养员之歌》《荣军医护工作者之歌》《退役军人之歌》《当兵最光荣》等歌曲,陆续被民政部和民政厅刊物登载……此外,他还曾受聘到山东旅游管理学院任学生处长7年,把学生管理得井井有条,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
    退伍前,他身着军装满腔热血,把青春献给国家核武器事业;转业后,他尽职尽责刚正不阿,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退休后,他仍不负初心,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完美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退役军人的本色。
    “看到祖国现在这么富强,觉得我们当年受的苦、受的罪,没有白受。自己作出的牺牲,是值得的。不后悔,无怨无悔!”吴澄海深情地表示。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山东有个 “报国村”
下一篇:三破世界纪录的奥运冠军,退役后嫁军人成军嫂,如今从政身居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