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山东

战士好比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来源:山东退役军人之家  时间:2021-03-24

     他是一名老战士,也是一名好老师。

    70年前,他选择弃笔从戎,保家卫国;
    上世纪六十年代,为发展国家经济建设,
    他将青春献给北大荒;
    1982年,为响应国家号召,
    他筹建职工中专,重登讲台。
    87岁的抗美援朝老退役军人李明,一生南下北上多次,他心中始终装着一句话“战士好比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保家卫国,异国他乡坚守三载
    1951年,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政治审查,李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政干部学校。1952年5月,原计划两年的军校培训提前结束,李明这批学生军人走出校门,被分配到解放军公安二师五团八连任文化教员,驻地在北京西郊颐和园北宫门。
    在北宫门驻扎不到半年的时间,部队接到命令,到石景山集合。10月中旬全团来到北京前门火车站时大家才知道“要去执行任务了”。
    1952年10月底,天刚擦黑,部队坐上拉货的大闷罐,向着黑夜呼啸而去。几小时后,满蒲站到了,刺骨的寒风渗入毛孔,眼前的一幕更是让这群年轻战士傻了眼,“哪里像个镇啊,没有人烟,只有一片瓦砾。”这里在前天夜里,刚刚遭受到敌机的毁灭性轰炸,专列是在炸后的空隙过江的,祖国特派二十余架飞机掩护,他们才得以活着顺利过江。此时是夜里11点多,大家要在天亮之前,步行100余千米,赶到营地。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给18岁的李明一记“下马威”。
    李明所在团的主要任务是当“防空哨”,负责保障公路、铁路运输,修桥梁、涵洞,排弹和防特反特等。保障后方的补给线,前方的战士就能少流血牺牲。部队驻地几乎每天都会遭到敌机的轰炸或特务的破坏,生活异常艰苦,生死只在转瞬间。
    朝鲜战争结束后,李明所在的团队留下了来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直到1955年4月,他才接到回国的通知。
    屯垦戍边,北大荒里奋斗40余年
    1958年,李明集体转业至黑龙江屯垦戍边,后至黑龙江迎春机械厂奋斗了40余年,在迎春机械厂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位置上直到退休。
    “北大荒真荒凉,也有兔子也有狼,就是没有大姑娘。”这是当时流传在北大荒的一句顺口溜。但就在北大荒,李明结识了妻子孙宏英。在北大荒的岁月是艰苦的,有爱妻的陪伴是幸福的。李明与孙宏英将热血与青春奉献给了黑龙江迎春机械厂。
    1982年,为响应国家号召,他筹备组建了迎春机械厂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此后,他代表工厂参加过全国总工会在海南岛召开的全国农业系统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南下北上多次,他心中始终装着一句话“战士好比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由于黑龙江迎春机械厂的破产,2000年3月30日,李明与家人一行四人正式告别迎春市,放弃了奋斗大半生的热土,离开两个女儿和外孙们,随儿子来到山东东营。
    “辗转周折一生奔波,出京城入朝鲜,归旅顺,转长春,北上龙江,南下海南路经根邸,落脚东营,或许疲惫,或许年高,或许儿孙膝下,或许养生需要,不再奔了,不再游了,行程结束了,用稳定平静的心态来维持和延续生命吧!”李明在自己的人生传记《静静的行程》一书中如是写道。
    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他仍旧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为社区建设献计献力,还曾担任过金水北区的业主委员会主任。金水北区要建设文化公园,他为两座凉亭起名,“悦心亭”“颐园亭”,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这几个字眼,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久经战火洗礼的朝鲜热土,还有那掩埋战友尸体时的动情……虽然都已经过去了,但是过去了的,我不会遗忘……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李明的人生故事给予后辈们不小的精神财富。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印象·退役军人| 攻坚克难兵支书:“我要守护我的家乡”
下一篇: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绿色